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分层设计与实践

作者

罗朝村

福鼎市龙安中学 福建省宁德市 355200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充满趣味性的,教师要善于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让课程本身的趣味和意义得到凸显。然而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一味突出课程的知识性、探究性,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强化,忽略了在作业设计中不断融入更多的趣味和意义。教师要为学生勾勒出更好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不断融入课堂,在做作业的同时得到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进一步实现“减负”与“提质”的双重目标。

一、精准分层,科学规划作业梯度

基于双减政策的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法制与学科作业设计融合的关键在于精准分层。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科学合理规划作业的梯度,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举例来说,在进行《公民权利与义务》这一单元的教学阶段,教师应在基础层紧扣教材主干知识,设计“宪法权利清单填空题目”和“义务类型判断的连线题目”。将教育权劳动权等权利与教材的案例进行匹配,带领学生探究并分析其简化版的任务,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法律知识点[1]。在能力提升层,教师应融合教材当中的拓展空间和阅读感悟栏目,设计情景应用型任务,分析“小云辍学案例”所涉及到的法律并撰写维权的方案。设计辩论提纲:“言论自由是否等于随意发声?”,对应课程标准“理性行使权利”要求。拓展创新层应对接教材“项目式学习建议”,开展跨单元实践并组织年级巡讲。

二、实践案例,分层设计的生命力

分层作业设计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并遵循教学规律,在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这种作业设计并非进行简单的难度划分,而是应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和知识储备情况进行系统性规划。举例来说,在对八年级上册《社会责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设计实践案例,对于基础层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教材当中“我的社会责任树”思维导图,带领学生梳理教材中出现的 5 类责任。同时补充“抗疫志愿者”“垃圾分类监督员”等教材案例中的责任类型填空。能力层方面,可以分析“扶老人被讹”案例,结“正义制度”内容,让学生撰写短评:“如何用制度保障善行?”并且要求学生要引用教材当中的“司法维护正义”观点。在创新层方面,则要开展“校园责任盲点扫描”项目,通过调研并且对照教材“责任清单”设计自评表问卷,提出改进方案,向校德育处提交《责任校园建设白皮书》。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还能优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

三、动态优化,分层实践的关键支撑

分层作业设计并非一成不变,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实际状态进行动态优化,同时时刻保持关注分析学生对作业完成的情况及表现。如果发现学生在完成提升层作业时存在较大困难,那么就要及时整改作业的难度,适当降低要求。如在对《遵守社会规则》这一单元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学生对其中涉及到的复杂规则分析存在困难,教师就要补充基础知识讲解,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更多的案例,帮助学生提高其理解能力[2]。另外,伴随着教学的推进,教师还应适时调整学生的作业层次,如原本基础层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其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且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那么就可以引导其尝试完成提升层的作业内容,进一步激发其潜在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的反馈情况和学生兴趣变化进行作业形式与内容上的创新,如在对《青春的邀约》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将传统的书面作业变为制作关于青春主题的短视频作业,以此来丰富作业的多样性,让学生能够对该单元的知识进行多样化的理解,进一步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也能够确保分层作业贴合于学生的需求,将教学的整体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利用教材的“自我测评”题改编为分层评价量表(如表1),以此来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知识掌握情况。

表1 分层评价量表

四、分层价值,减负与提质并行

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与道德法治作业分层设计能够实现减负和提质的双向并行。从减负的角度来看,这对基础层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这类学生在合理的作业量下扎实其基础知识,避免学生因负担过重而产生厌学心理。如在对“勇担社会责任”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基础层学生只需完成核心的知识点和紧密相关的少量作业即可,无需在复杂的案例分析上耗费精力,而对提升层与拓展成学生其作业设计要更具针对性,避免盲目性刷题,减少这类学生的无效学习时间。通过这种方式能让他们在适合自己能力范围的环境之下完成高效学习。而从提质角度上来说,分层作业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他们能在接近自己的发展区域得到锻炼,基础层学生在巩固基础能力之后,可以进行进阶学习。而提升层学生在知识运用和思维拓展阶段。深化自身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理解。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真正做到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双减”是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知识点,通过对作业分层设计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这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来说非常关键。教师在实践中应精准规划作业梯度,防止学生因作业而产生排斥心理。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能提高其学科素养,为优化青少年的道德与品质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红.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究 [J].山西教育(管理), 2024, (04): 33-34.

[2]杨文銮.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分层设计与实践 [J]. 家 长, 2024, (09): 112-114.

福鼎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下《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 立项编号 : FDZ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