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实践研究

作者

蔚峰波

陕西省旬阳中学 725700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课堂教学预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而生成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产生的新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成果。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预设,导致课堂缺乏活力和创造性;而有些教师则过于强调生成,使教学陷入无序状态。因此,深入研究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实践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精准预设与动态生成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精准预设教学目标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目标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层次性。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荷塘月色》为例,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可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设定学生能够掌握文中生字词、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等目标;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景、感受文学魅力的能力。

然而,教学目标并非一成不变,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课堂生成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在讲解《荷塘月色》时,教师原本预设的教学重点是分析文章的景物描写,但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对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复杂情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此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将重点转向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者的情感世界,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这种动态生成的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教学内容的合理预设与灵活生成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合理预设教学内容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教师在预设教学内容时,要深入研究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和拓展。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氓》的教学中,教师在预设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式和翻译,还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教师可以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介绍古代婚姻制度和社会风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往往会出现灵活生成的情况。当教师讲解到“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时,有学生提出了自己对古代男女爱情观的不同看法,并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爱情现象进行了阐述。此时,教师应抓住这一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深入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古代和现代爱情观的差异。通过这种灵活生成的教学内容,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爱情观的短文,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的巧妙预设与创新生成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巧妙预设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在预设教学方法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鲁迅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运用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及其原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从社会、文化、人性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生成。当学生对讨论的话题产生了新的疑问和想法时,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例如,有学生提出祥林嫂的悲剧是否与她自身的性格弱点有关,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播放与《祝福》相关的电影片段、展示相关的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的多元预设与适时生成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预设与适时生成的教学评价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在预设教学评价时,教师应依据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例如,在评价《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学习成果时,除了传统的笔试评价,考查学生对字词、情节、人物形象等知识的掌握,还可预设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质量、思维活跃度以及与同学的合作情况。同时,设置作业评价,如让学生撰写人物分析小论文,评价其观点的独创性、论证的逻辑性以及语言的表达力。然而,教学评价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框架,还需适时生成。在课堂讨论环节,有学生提出了关于贾府礼仪文化对人物性格塑造影响的独特见解,这超出了教师预设的评价范畴。此时,教师应敏锐捕捉这一生成性资源,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从分析的深度、广度以及创新程度等方面进行即时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在作业批改过程中,若发现学生对某一主题的理解有新的视角,教师可在评语中指出其亮点,并与学生进行线上或线下的进一步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这种适时生成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认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也能使教学评价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束语: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过程。精准预设教学目标、合理预设教学内容、巧妙预设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基础,而动态生成教学目标、灵活生成教学内容、创新生成教学方法则是教学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关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预设与生成的重要性,根据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预设与生成的策略,使课堂教学既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又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刘剑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方法分析[J].高考,2018,(24):98.

[2] 单延安.创设灵动的中学语文课堂—— 谈中学语文教学的科学预设和有效生成[J].高考,2019,(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