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赋能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郑剑锋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110000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正在重塑教育生态,促使教育教学范式产生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教学效果不易量化、个性化指导欠缺、教学形式单一等状况。而数字化技术和体育教学深入融合,可突破时空局限,创新教学方法,还可以达成教学全过程的精确监测与评价,给体育教学改革增添新动力。
一、数字化背景下体育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如今世界正经历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深刻变革,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体育教学改革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1]。在全民健康战略以及教育现代化进程这双重因素的推动下,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契合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成长特点。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使教与学的方式发生革新。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体育教学里得到深入运用,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还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精准化的运动指导。体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符合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定位。这一改革进程突出了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同时数字化赋能让体育教学突破了传统模式的局限,构建起更具活力的教学生态,推动了教学评价的科学化与多元化。尤其是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数字化体育教学改革回应了社会对创新型体育人才的迫切需求,也为推动体育教育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数字化技术赋能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
(一)利用智能可穿戴设备,助力运动表现评估
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体育教学里的应用正开启教育评估新的时代篇章,这类设备可实现对学生运动表现的精确量化,还可以依据数据分析给出个性化训练建议。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手环、运动手表等便于携带的设备收集学生运动时的心率变化、体能消耗、运动轨迹等多方面数据,把这些数据导入专业分析软件进行深度处理。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系统可生成每个学生的运动画像,绘制个人体能发展曲线,为因材施教提供科学依据。这种数字化评估方式突破了传统主观评价的局限,让运动表现评估更客观、全面且有时效性。以“篮球投篮”教学为例,教师能借助智能传感器收集学生投篮时的出手角度、手腕发力、重心转移等关键技术参数,系统自动生成每次投篮的技术分析报告。教师依据这个能精准识别学生动作要领上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智能设备还可以追踪记录学生日常体育锻炼情况,包含课外运动时长、运动强度分布、体能恢复状况等信息,这为教师制定科学训练计划和合理课业负荷提供了关键参考。在长期数据积累基础上,人工智能算法可预测学生的运动潜能和发展趋势,为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方案制定开拓新思路。
(二)注重虚拟现实技术融合,创新教学模式优化
虚拟现实技术有构建沉浸式运动环境的能力,可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运动情境,促使体育教学突破时空方面的限制 。教师可借助 VR 技术来还原高水平运动员的动作要领,学生凭借第一视角去观察以及模仿标准动作,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与掌握程度。AR 技术被引入后,教师得以在现实场景里叠加数字化教学内容,实时呈现动作要领与技术分析,学生在练习进程中可获得即时的反馈与指导。同时,AR 眼镜的应用让教师在实地教学时,可把动作分解要领以全息投影的方式呈现在场地上,学生对照全息示范动作进行练习,极大地提升了技术动作的掌握效率。VR/AR 技术的深度应用提升了教学效果,还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推动体育教学朝着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三)通过人工智能辅助评价,构建智慧考核体系
深度学习算法的智能评分系统可精准捕捉学生运动时的关键动作要素并量化分析,能客观评估技术动作规范性、协调性等维度。教师借助智能评价系统能建立个性化考核指标库,根据不同学生身体素质基础和运动能力水平制定差异化评价标准。在数据分析技术支持下,学生运动表现形成全方位数字化画像,涉及动作完成质量、运动负荷指数、技能进步曲线等多维度指标,为精准施教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排球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智能动作识别系统对发球、垫球等基础技术动作动态跟踪与评估,系统自动生成运动轨迹分析图谱,清晰呈现击球点位置、手臂摆动角度、身体重心转移等技术参数,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动作要领,也为教师量化评价提供详实数据支撑。智能评价系统还可以纵向比对学生不同时期技术掌握程度,绘制个人进步曲线,激发学习积极性。借助机器学习技术,系统可从海量运动数据中提炼规律性特征,为因材施教提供决策支持,推动体育教学评价朝科学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四)强化数字化平台整合,打造立体教学生态
。教学平台的数字化整合不仅要对硬件设施升级改造,还需要构建完备的教学资源调配机制[3]。数字化教学平台应包含资源共享、数据分析、智能推送等核心功能。教师可借助智能化平台,实时采集分析学生的运动数据,精确掌握每个学生的运动轨迹、技能掌握程度以及体能发展状况,为因材施教提供科学依据。数字化平台还应当整合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如专业视频讲解、标准动作示范、同步训练指导等,促使教学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与共享。例如在乒乓球教学中,教师可依靠数字化平台搭建虚拟教练系统,该系统可捕捉学生的挥拍轨迹,还可以对其发力点、击球角度等技术动作进行即时分析与指导。学生在课后也可借助移动端查看个人训练数据,获取个性化提升建议。此外,数字化平台的整合还需要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建立起课堂教学、课后训练、竞技比赛等多个场景的联动机制。借助云计算技术,平台可实现教学资源的智能调配,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推送差异化的学习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运用智能化手段重新构建教学模式、优化评价体系、打造教学生态,可切实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未来需要持续推动数字化技术在体育教学里的创新应用,构建更为开放、智慧且共享的体育教学新生态,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给予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晓歌,陈梦雅.数字赋能驱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模式创新[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5,(08):119-122.
[2]罗胜.数字化转型赋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N].黑龙江日报,2025-04-15(008).
[3]闫从.数字化赋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2024 年全国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南阳农业职业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2024:56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