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生草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韩文成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石横镇人民政府 山东省泰安市 271612
引言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果园种植模式持续优化。传统清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易引发土壤退化、养分流失等问题,不利于果园的长期发展。果园生草模式通过在果园行间种植草本植物,能有效改善土壤状况,还有望提升果实品质。对该模式的影响展开研究,可推动果园生态化管理,提高种植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果园生草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1 对土壤结构及通气性的作用
果园生草模式对土壤结构及通气性有着显著作用。生草生长过程中,根系在土壤中伸展穿插,能够打破土壤的板结状况。土壤板结会使土壤颗粒紧密结合,减少空隙,而生草根系的活动可使土壤颗粒之间形成更多的孔隙,让土壤结构变得疏松。这种疏松的结构有利于空气在土壤中流通,增加土壤的通气性。良好的通气性能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同时也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呼吸,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相比传统清耕模式,生草模式下的土壤不易出现板结,通气状况更佳,能更好地满足土壤和植物生长的需求。
1.2 对土壤养分含量与有效性的改变
果园生草模式会改变土壤养分含量与有效性。生草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土壤中的部分养分,但当生草枯落或被翻压还田后,会通过分解作用将吸收的养分释放回土壤中,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是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同时,生草的存在还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将土壤中难以被植物吸收的养分转化为可吸收的有效形态,提高养分的有效性。这样一来,土壤中的养分不仅含量有所增加,植物也能更高效地吸收利用,有助于提升土壤的肥力。
1.3 对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影响
果园生草模式能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生草的覆盖作用可减少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避免阳光直射土壤导致水分快速流失,使土壤能够保持较多的水分。同时,生草的根系能像网络一样固定土壤颗粒,减少雨水冲刷造成的土壤流失,从而减少养分随水土流失。另外,生草腐烂后形成的腐殖质能改善土壤的胶体性质,增强土壤对水分和养分的吸附能力,使土壤能更好地保留水分和养分,减少养分的淋溶损失。在干旱或多雨的环境下,这种保水保肥能力的提升表现得更为明显,有利于维持土壤的稳定状态。
二、果园生草模式对果实品质的作用体现
2.1 对果实外观形态及色泽的影响
果园生草模式对果实外观形态及色泽有积极影响。生草能调节果园内的小气候,使果园空气湿度保持在较为适宜的范围内,避免果实因环境干燥而出现果皮粗糙的情况。同时,生草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稳定,有利于果实均匀生长,减少畸形果的出现,使果实外观形态更规整。在光照方面,生草能反射部分阳光,增加果园内的散射光,果实接受的光照更均匀,有利于果实中色素的合成,使果实色泽更加鲜艳、均匀,提升果实的外观品质。
2.2 对果实内在营养成分的调控
果园生草模式可调控果实内在营养成分。生草与果树之间存在一定的养分竞争,这种竞争会促使果树更高效地吸收和利用土壤中的养分,进而影响果实中营养成分的积累。生草能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和各种矿物质的含量及有效性,果树吸收后,果实中的维生素、糖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生草模式下生长的果实,其糖分含量会有所增加,酸度相对降低,维生素含量也会提高,使果实的内在营养更加丰富,营养价值更高。
2.3 对果实耐贮性及风味的作用
果园生草模式对果实耐贮性及风味有较好的作用。生草模式下土壤环境稳定,果实生长过程中受到的环境胁迫较小,果实表皮的结构发育更为良好,果皮的韧性增强,能减少果实在采摘、运输过程中的损伤,从而提高果实的耐贮性。在风味方面,生草能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和果园小气候,使果实积累更多的风味物质,如芳香物质等。同时,果实中糖酸比更加适宜,口感更清甜,风味更浓郁,提升了果实的食用品质。
三、果园生草模式的优化及应用策略
3.1 适宜生草品种的筛选与搭配
适宜生草品种的筛选与搭配是果园生草模式优化及应用的关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筛选合适的生草品种。应选择生长旺盛、根系发达且与果树争肥争水能力弱的品种,避免对果树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考虑到生草的功能互补性,可进行品种搭配种植。例如,将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搭配,豆科植物能固氮,增加土壤氮含量,禾本科植物生长迅速,覆盖效果好,两者搭配可更好地发挥生草的作用,提升果园生草模式的效益。在具体筛选时,还需关注生草的抗逆性,如耐旱、耐贫瘠、抗病虫害等能力,以适应不同果园可能面临的不良环境。此外,生草的生长周期也应纳入考虑,选择与果树生长周期相协调的品种,避免生草在果树关键生长期过度消耗资源,确保两者生长节奏的适配性。
3.2 生草管理方式的科学调控
生草管理方式的科学调控对果园生草模式的效果至关重要。要合理控制生草的生长高度,过高的生草会与果树争夺光照和养分,可通过定期刈割来调节。刈割的时间和频率需根据生草生长情况和果树生长阶段确定,在果树生长旺盛期,可适当增加刈割次数。此外,还要做好生草的水肥管理,避免生草因养分不足而生长不良,同时防止水肥过多导致生草过度生长,影响果树生长。科学的管理方式能使生草与果树和谐共生,充分发挥生草的积极作用。在刈割后的处理上,可将刈割下的草覆盖在树盘周围,既能充当覆盖物减少水分蒸发,又能在腐烂后补充土壤养分。同时,需注意避免在阴雨连绵的天气进行刈割,以防草体腐烂引发病虫害滋生,影响果园生态环境。
3.3 不同果园类型中生草模式的适配性调整
不同果园类型中生草模式需要进行适配性调整。对于幼龄果园,果树根系较浅,生草时应选择低矮、生长缓慢的品种,且生草区域应远离树盘,减少与幼树的竞争。成龄果园则可选择覆盖能力强的生草品种,以更好地改善土壤状况。对于种植果树品种不同的果园,也需调整生草模式,如常绿果树果园和落叶果树果园,由于生长周期和对环境的需求不同,生草的品种选择和管理方式应有所区别,以适应不同果园类型的特点,提高生草模式的适用性。
四、结论
果园生草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能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内在营养及风味,增强果实耐贮性。通过适宜生草品种的筛选与搭配、科学的生草管理方式及不同果园类型的适配性调整等策略,可优化该模式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推动果园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滕亚玲,高宛宛,叶彦辉,等.林下生草对林芝市黑钻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高原农业,2024,8(06):625-634.
[2]韦鑫,张朝权,谢彩云,等.果园生草对梨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J].北方园艺,2023,(18):79-86.
[3]李泽林.果园自然生草技术对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