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乡村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效果研究

作者

朱洪波

微山县第二中学 277600

引言: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凭借覆盖范围广、实施成本低、互动性强的优势,成为摆脱乡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困境的重要手段。深入研究乡村高中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操效果,梳理科学实施路径,既能为乡村学校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方案,也能丰富乡村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内涵,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乡村高中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核心实操效果

(一)增强学生心理韧性

乡村高中学生面临学业竞争与成长困惑的双重压力,部分学生在遭遇挫折时易产生消极心态。团体心理辅导技术通过系统性的心理训练,帮助学生认识挫折的普遍性,掌握应对困境的方法。在集体活动中,学生能接触到同伴的挫折经历与应对经验,通过相互交流与鼓励,逐渐学会以积极心态面对困难,提升心理承受能力。长期参与团体辅导后,学生在面对考试失利、人际冲突等问题时,能减少逃避行为,主动尝试解决问题,心理韧性得到显著增强。

(二)优化学生社交行为模式

乡村高中学生多来自乡镇与农村,部分学生因成长环境相对封闭,存在沟通能力欠缺、合作意识薄弱等问题,影响校园人际关系质量。团体心理辅导以互动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创造了结构化的社交场景。在活动中,学生需通过分工协作完成任务、通过表达分享传递观点、通过倾听理解接纳他人,逐渐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与合作方法。随着辅导推进,学生的社交焦虑情绪减少,主动交往意愿增强,在班级中能更好地融入集体,形成积极的社交行为模式。

二、乡村高中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优化实施策略

(一)打造地域适配型活动体系

乡村高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成长背景紧密相关,打造地域适配型活动体系,能让团体心理辅导更贴合学生实际,结合乡村地域文化、学生生活环境设计活动主题与内容,避免照搬城市学校模式,通过融入乡村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与文化元素,提升学生参与认同感。同时,根据学生年级差异与心理特点分层设计活动,确保活动目标与学生需求精准匹配,让团体辅导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充分发挥其心理支持作用。

例如,乡村高中可以围绕“湖区生活与自我成长”设计地域适配型活动。针对高一年级,开展“湖区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分享家庭从事渔业、农业的生活经历,在交流中感受自身成长环境的独特性,增强自我认同;针对高二年级,设计“湖区生态保护与责任担当”主题讨论,结合湖区生态环境现状,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家乡发展的关系,明晰社会责任;针对高三年级,组织“湖区学子的未来选择”交流活动,邀请本地返乡创业的学长分享经验,帮助学生结合家乡发展规划未来职业方向。通过地域元素融入,学生参与积极性显著提升,辅导效果更贴合乡村学生成长需求。

(二)构建“心理教师 + 学科教师”协同辅导模式

乡村高中专职心理教师数量有限,构建“心理教师 + 学科教师”协同辅导模式,能扩大团体心理辅导的覆盖范围,以心理教师为核心,负责制定辅导方案、开展专业培训,同时联动班主任、语文、体育等学科教师参与辅导实施。学科教师可结合学科特点融入心理辅导元素,如语文教师通过文学作品分析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价值,体育教师借助团队运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形成多维度、全方位的辅导合力,解决专职教师不足的问题,让团体辅导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

例如,乡村高中可以开展“情绪管理”主题团体辅导时,采用协同辅导模式。心理教师先对全体参与教师进行情绪识别、引导技巧等专业培训;随后,心理教师主导开展“情绪词汇接龙”“压力源分析”等核心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情绪特点;语文教师结合课文《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引导学生讨论情绪调节的态度与方法;体育教师组织“团队接力跑”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释放压力,体会团队支持对情绪调节的帮助。通过多学科教师协同,辅导形式更丰富,学生从不同维度理解情绪管理,辅导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三)搭建“学校-家庭-社区”心理支持网络

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多方协同,搭建“学校-家庭-社区”心理支持网络,能让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延伸到课外。学校通过家长会、线上课程等形式,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状态;联合社区设立“心理辅导服务站”,邀请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为学生提供课外心理支持;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进社区”活动,让学生在社区实践中巩固辅导成果。多方协同形成的支持网络,能为学生营造持续、稳定的心理健康环境,确保团体辅导效果长效化。

例如,乡村高中可以联合当地社区与家长,搭建心理支持网络。学校每学期开展2 次“家长心理课堂”,讲解团体辅导内容与家庭心理关怀方法,如引导家长通过日常聊天倾听孩子学业烦恼;与社区合作设立“周末心理沙龙”,组织学生与社区志愿者围绕“学业压力调节”“人际矛盾处理”等主题交流;每学期末开展“心理健康实践周”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为居民宣传情绪管理小技巧,在实践中强化自身心理调节能力。通过学校、家庭、社区联动,学生在课外也能获得持续的心理支持,团体辅导效果得到有效巩固。

三、结语

乡村高中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实操效果,体现在对学生心理韧性、社交模式、自我认知的切实改善上,是乡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支撑,能进一步优化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路径,让其更贴合乡村学生需求、更适应乡村教育环境。未来,乡村高中需持续探索团体心理辅导与本地教育实际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方法、完善机制,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为乡村高中生成长的助力,为乡村培养更多心态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建兴.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理念[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13(2):135-138.

[2] 赵俊萍. 团体心理辅导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28(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