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钱林

铜陵学院 安徽省铜陵市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为城市公园环境设计带来新方向。其应用可有效调节城市微气候、提升雨水利用效率、增强公园生态稳定性。通过合理规划绿地、设置雨水收集设施、优化地形地貌等方式,能使城市公园更好地适应自然水循环,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公园;环境设计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态问题日益凸显。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为解决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城市公园环境设计中应用该理念,可提升公园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旨在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等手段,实现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其核心在于构建完善的雨水自然循环系统,充分利用城市中的绿地、水系等自然元素以及人工建设的排水、储水设施等。海绵城市理念注重对雨水的自然循环过程进行模拟和优化,包括雨水的渗透、滞留、蓄存、净化、回用等多个环节。例如,在城市中增加可渗透地面的比例,让雨水能够更自然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同时,通过建设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设施,在雨水降落的源头对其进行滞留和净化,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使雨水能够更好地被利用。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应对城市化进程中日益严重的雨洪问题、水资源短缺问题以及城市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等多方面的考量。

2.城市公园环境设计现状与问题

2.1城市公园环境设计的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迅速,并由此带来了诸多的城市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部分土地被硬化或被各类硬性建筑覆盖,自然界的水循环系统被破坏。在中国,城市公园环境设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许多城市公园在景观营造方面较为注重,有着丰富的植物配置,形成了多样化的植被群落。这些公园往往能够提供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等多种功能,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户外活动空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公园内的道路系统基本完善,方便市民在公园内游览通行。同时,一些公园还配备了相应的休息设施,如长椅、亭台等。部分城市公园还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打造了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节点,传承和弘扬了地方文化。然而,从整体来看,城市公园环境设计在与城市整体规划的衔接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2传统设计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城市公园环境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在雨水管理方面,大多数公园采用传统的排水系统,主要以管道排水为主,这种排水方式过于直接,使得雨水迅速排出公园,无法实现雨水的有效利用。在植被选择上,部分公园没有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态功能,过于注重观赏价值,导致一些植物在雨水管理等生态方面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而且,传统设计往往对公园地形地貌的利用不够充分,缺乏合理的规划,使得公园的雨水自然循环过程受到阻碍。此外,传统设计在应对极端降雨天气时能力不足,容易出现内涝等现象,影响公园的正常使用。

2.3引入海绵城市理念的必要性

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对于城市公园环境设计具有重要的必要性。从生态角度来看,海绵城市理念能够增强公园的生态功能,促进雨水的自然循环,保护城市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通过海绵城市理念下的设计,可以提高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为动植物提供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在应对雨洪方面,该理念有助于提升公园应对极端降雨的能力,减少内涝的发生,保障公园设施和游客的安全。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海绵城市理念能够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例如用于公园内的灌溉、水景补充等,节约了水资源。同时,这一理念的引入还能够提升城市公园的社会价值,为市民提供更具生态性、可持续性的休闲娱乐空间,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3.1绿地系统规划

在城市公园环境设计中,绿地系统规划是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方面。绿地系统应根据公园的地形地貌、功能分区等进行合理布局。首先,增加绿地的面积比例,扩大植被覆盖范围,这有助于雨水的渗透和滞留。在绿地植物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具有良好吸水性和耐涝性的植物品种,如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可用于湿地绿地,而垂柳、水杉等树木则适合种植在靠近水体的区域。同时,构建多层次的植被群落,形成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的植被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提高绿地对雨水的拦截和吸收能力。不同植被层次之间相互作用,例如乔木的树冠可以阻挡雨水的直接冲击,减缓雨水流速,灌木和草本植物则可以在地面进一步滞留雨水,使其更好地渗入地下。此外,绿地系统的布局应与公园内的排水系统相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雨水管理网络,确保雨水能够在绿地中得到有效的处理。

3.2雨水收集与利用

雨水收集与利用是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环境设计中的关键策略。公园内可以设置多种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桶等。雨水花园是一种有效的雨水收集和净化设施,它通过巧妙的植物配置和土壤结构设计,使雨水在花园内得到滞留、渗透和净化。在雨水花园的建设中,底部应铺设透水性良好的土壤层,如砂质壤土等,以便雨水能够快速下渗。同时,种植多种耐水植物,这些植物的根系能够吸收雨水中的营养物质,同时起到过滤和净化雨水的作用。雨水桶则可以安装在公园的建筑物附近,收集屋顶上的雨水,这些雨水可以用于公园内的局部灌溉,如浇灌花卉、草坪等。此外,还可以建设大型的雨水收集池,收集经过初步净化的雨水,经过进一步处理后可用于公园内的水景补水,如池塘、溪流等,既节约了水资源,又营造了良好的水景效果。

3.3地形地貌优化

地形地貌优化是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环境设计中的重要举措。公园的地形地貌对雨水的自然循环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地形的合理塑造,可以引导雨水的流向,实现雨水的有效管理。例如,在公园内营造一定的坡度,使雨水能够按照设计的方向自然流动。在低洼区域可以设置雨水滞留池,当降雨发生时,雨水能够自然汇聚到滞留池中,避免雨水在公园内形成积水。在山丘区域,可以通过植被覆盖和土壤改良,增强山体的雨水渗透能力,防止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对公园内的水体周边地形进行优化,如设置缓坡,增加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区域,这样不仅有利于雨水的流入和流出,还能为水生生物提供更适宜的生存环境。此外,地形地貌的优化还可以结合公园的景观设计,创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如起伏的山丘、低洼的谷地等,提升公园的美学价值。

结束语: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实践,可使城市公园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创造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推动城市生态建设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小望.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2020(24):144-145.

[2]史肖蒙.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0(14):183-185.

[3]彭杨慧. 浅谈“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公园规划设计[C].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2019第九届艾景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优秀论文集.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国景苑(北京)建筑景观设计研究院,2019: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