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低年级识谱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

林赞梅

内蒙古自治区 呼伦贝尔市 鄂伦春自治旗 实验小学

摘要:按照音乐教学的准则,学生应当拥有一定水平的乐谱辨识技能,这将有助于更加高效地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欣赏、创作和表演的热情。然而,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音乐教育,特别是乐谱识别教学,具有相当高的难度,因此,这一课题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识谱教学

引言: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识谱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参与音乐欣赏、表演和创作的实践能力。通常情况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新知识和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好奇心。尽管他们对歌唱和打击乐器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识谱方面,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却相对较低。笔者觉得,在小学低年级的识谱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好教学的最佳时机,并采用各种有效的策略来激发低年级学生对识谱的热情。

一、音乐课堂中学生不理解识谱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1、影响学生的演唱水准

掌握乐谱的知识并根据乐谱演唱歌曲是关键的音乐技能。教师通常首先从基础和简单的乐谱开始教导学生,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真正掌握乐谱,并理解乐谱音符是如何传达歌曲含义的。仅仅听音乐而不教授乐谱知识,是不能满足音乐学习的需求的,也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在演唱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为了确保音准的准确性,必须具备准确的乐谱识别能力,否则学生将无法准确地进行音乐演唱[1]。

2、影响学生的音乐学习时间

鉴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未成熟性,年龄尚幼,其语言表达能力尚不清晰,思维方式也欠缺逻辑性,这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表现为难以把握音乐节奏,且在缺乏乐谱知识的情况下,难以达到准确的音准,歌唱时易偏离旋律。学生在跟随老师或教学音频模仿演唱时,虽能学会特定歌曲,但换作其他曲目仍需频繁模仿,这无疑降低了学习效率。若能掌握乐谱知识,学生将能更迅速、准确地演绎歌曲,减少重复模仿,从而提升音乐学习的效率,避免时间与精力的无谓消耗。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识谱教学的策略

1、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乐谱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学习的核心驱动力。因此,在识谱教学中,以兴趣为核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识谱教学的兴趣,并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乐谱。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中,识谱教学应以学生的兴趣为核心,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对乐谱的理解和主动学习态度。首先,音乐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制定教学计划,使音乐教学具有逐步和循序渐进的特点。以一年级学生为例,重点在于他们对乐谱的理解和读谱技巧的培训,鼓励他们以个人兴趣为核心,仔细观察和学习教材内容,从而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中英文字母和数字组合方式。进一步地,当学生对乐谱的组合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力度记号,引导他们将某些力度记号的数值与数学中的数值进行比较,并识别出其中的规律性。例如,在乐谱的数学部分,没有包含8和9这样的数字,也没有任何加减符号,这样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最后,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小游戏来进行教学活动,这不仅有助于优化乐谱识别的教学方法,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学生对乐谱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数字1代表乐谱中的“do”。教师可组织对照连线游戏,锻炼学生反应能力,奠定乐谱基础知识,为未来学习提供保障[2]。

2、基于实际体验,加深学生对乐谱的理解和感知

当学生已具备乐谱的基础知识后,他们便能进一步学习乐谱的辨识与演唱,以此深化对乐谱的理解和感受,并将其更好地融入演唱实践中。体验式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它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课堂融入,助力他们达成学习目标。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识谱教学应当建立在体验式学习的基础上,以强化学生对乐谱的直观认知。首要的一步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乐谱的听辨能力,教师应该组织音阶的听唱活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按照从简单的三个音、五个音到七个音的音列和音阶的顺序逐步进行,之后还会加入唱名的练习,这样学生在欣赏乐谱的吸引力的同时,也能掌握听谱和识谱的必要技巧,从而真正体验到识谱教学的乐趣。紧接着,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为那些已经掌握乐谱基础的学生提供短句模唱的练习,并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唱名的熟悉度。举例来说,对于那些在二、三年级已经能够识别并演唱乐谱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进行简短的模唱练习,并激励他们尝试各种不同节奏的模唱方式,以实践方式提升他们的音准和乐谱识别能力。另一种有效策略是,先进行“啦”字的模唱练习,再逐步融入唱名练习。

在识谱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培养学生对乐谱形状和演唱方式的感性认知。以形成良好的看谱模唱习惯。另外,在教授不同类型的歌曲时,乐谱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常用的标记,因此需要引起学生对乐谱的关注。对于乐谱中经常出现的标记进行了解读。例如,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柯尔文手势”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学生对“柯尔文手势”有深入的了解,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参与教学,并增强他们的乐谱识别和音准训练效果[3]。

3、采用训练手段,增强学生对乐谱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乐谱识别教学对教师专业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而音乐教师们具备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深化乐谱知识理解的专长。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乐谱认知主要通过实践训练来实现。首先,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音乐节奏的设计,以增强学生对节奏乐谱的理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融入一些打击乐的伴奏,通过板书或课件的方式展示各种节奏的乐谱,从而加深学生对乐谱知识的理解,并激发他们的创编热情。其次,艺术是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教育者通过指导学生将他们的焦点聚焦于日常生活,并将其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变化相融合,从而培育他们的节奏感。例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节奏的变化,有助于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具体策略包括:运用火车摩擦声、脚步声、钟声等日常声音元素,引领学生细致分析音乐的音色特征和节奏模式,以此培养其音乐节奏感。此外,通过组织歌舞表演活动,如集体舞和音乐游戏,激励学生融入集体,享受节奏训练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研读教材中的音乐符号,比如,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并描述其节奏和旋律特点。对于快节奏、旋律活跃的部分,加强练习;对于高音区,则教授正确的演唱技巧。面对难度较大的歌曲,教师可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如让学生跟节奏哼唱,或依据教材内容创作集体舞蹈,分组展示,以此实现教学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总结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的乐谱识别教学,我们仍需深入研究,目的是帮助低年级的学生培养出优秀的音乐学习习惯和乐谱识别技能,以达到音乐教学的预期目标。从事音乐教育的相关人员,应当热心地投身于音乐教育的研究之中,为小学的音乐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锦霞.识谱教学——让小学低年级学生感受音阶之美[J].音乐时空, 2016(7):2.

[2]程笛.浅谈小学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J].北方音乐,2018,38(13):201-201.

[3]曾娜.浅谈如何让小学低年段音乐识谱教学更有效[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3(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