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探析

作者

倪耀华

身份证号:330326198409130023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的规模和复杂度日益提升,对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施工技术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核心支撑,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确保工程质量;而质量管理则是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1 建筑施工技术

1.1 深基坑支护技术

目前,常用的深基坑支护形式主要有土钉墙支护、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钢板桩支护等。土钉墙支护是通过在基坑边坡中设置土钉,将边坡土体与土钉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边坡的稳定性,适用于深度较浅、地质条件较好的基坑工程;排桩支护由桩体和桩顶冠梁组成,具有刚度大、承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深度较大、地质条件复杂的基坑;地下连续墙支护则是在地下浇筑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具有防渗性能好、刚度大、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常用于超深基坑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钢板桩支护是通过打入钢板桩形成支护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可重复使用等特点,适用于临时性基坑支护。

1.2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是其施工技术的关键环节,需要合理选择水泥、骨料、掺合料和外加剂等原材料。水泥应选用强度等级较高、性能稳定的品种;骨料应具有良好的级配、洁净度和强度;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等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外加剂则可以调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流动性等性能。在配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和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在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搅拌时要保证搅拌均匀,控制好搅拌时间和坍落度;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和初凝;浇筑时要分层浇筑、振捣密实,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养护是保证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要根据混凝土的品种和施工环境,采取合理的养护方式,如覆盖洒水、喷涂养护剂等,确保混凝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设计强度。

1.3 钢结构安装技术

钢结构安装前,需要对钢构件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包括构件的尺寸、形状、焊接质量等,确保构件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做好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如编制详细的安装方案、设置临时支撑、清理安装现场等。钢结构安装的主要方法有整体吊装法、分件吊装法、高空散装法等。整体吊装法是将钢结构构件在地面拼装成整体后,一次性吊装到位,适用于中小型钢结构工程;分件吊装法是将钢结构构件逐一吊装到位,然后进行连接,适用于大型钢结构工程;高空散装法是在高空将构件逐个拼装成整体,适用于大跨度网架结构等工程。

1.4 BIM 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化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它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将建筑工程的各种信息集成在一起,实现了建筑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在建筑施工阶段,BIM 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减少返工,提升工程质量。在施工进度管理方面,利用 BIM 技术可以将施工进度计划与三维模型相结合,形成 4D 进度模拟模型,直观地展示施工进度情况。通过对进度模型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进度计划中的不合理之处,并进行调整优化,确保工程按照计划顺利进行。同时,还可以利用 BIM 技术进行施工资源的合理调配,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提前规划材料、设备和人员的进场时间,避免资源浪费和工期延误。在施工碰撞检查方面,传统的二维图纸设计容易出现各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如管线与结构之间的碰撞、管线与管线之间的碰撞等,这些问题往往在施工过程中才被发现,导致返工和成本增加。而利用 BIM 技术建立的三维模型,可以进行各专业之间的碰撞检查,提前发现并解决碰撞问题,减少施工中的返工现象,提高施工效率。

2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措

2.1 加强人员管理

人员是建筑施工的主体,其素质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因此,加强人员管理是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首先,要严格施工人员的准入制度,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特别是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其次,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质量意识,使其能够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2 严格材料控制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在材料采购环节,要选择信誉好、质量有保障的供应商,并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同时,要签订详细的采购合同,明确材料的质量标准、验收方法和违约责任等。在材料进场验收环节,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对材料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等,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予进场。对于需要进行抽样送检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抽样送检,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在材料储存环节,要根据材料的性质和特点,采取合理的储存方式,避免材料受潮、变质、损坏等。同时,要做好材料的标识管理,确保材料的可追溯性。

2.3 强化过程监管

建筑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必须强化施工过程的监管。首先,要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质量职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质量监督网络。其次,要加强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让施工人员明确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注意事项。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加强对关键工序和重要部位的质量控制,实行旁站监理制度,确保施工质量。同时,要做好施工记录和质量检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对于隐蔽工程,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4 推动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施工技术和工艺不断涌现,推动技术创新是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建筑企业要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同时,要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在技术应用过程中,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试验,确保其可行性和可靠性。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操作方法,充分发挥新技术、新工艺在提高工程质量方面的作用。

结语

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先进的施工技术为工程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而完善的质量管理则能够确保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在当前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施工技术的创新和质量管理的加强。

参考文献

[1]祝家伟.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5, (19): 52-54.

[2]吴刚.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J]. 居业, 2025, (06): 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