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李勇
四川中测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引言
随着全球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上升,传统污水处理系统难以满足新时代下对高效、可持续处理的要求。人工智能技术以其在大数据分析、实时控制和智能预测等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步改变污水处理行业的运行方式。本文将系统分析 AI 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推动污水处理向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演进。
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与技术挑战
2.1 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简介与局限性
当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多采用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 A2/0 法等传统生化处理工艺。这些方法在去除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成熟技术和较稳定效果。然而,这些工艺依赖人工操作、能耗高、对污染物变化响应慢,难以适应排放标准的提升和污水水质波动。此外,传统处理流程中缺乏实时数据分析与动态调控机制,导致运行成本高、能效比低,难以实现智能化管理。
2.2 当前城市污水处理面临的关键问题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污水处理面临着三大核心挑战。首先,污水水质日益复杂,且来源广泛,存在显著的日常波动和季节性变化,这使得处理过程中的工艺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其次,系统的运行过度依赖人工经验,缺乏智能辅助决策工具,这导致在复杂工况下难以实现精确控制,影响处理效率。最后,现有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能耗过高、自动化水平较低、资源回收率不足的问题,进而推高了运营成本,阻碍了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此外,传统系统难以及时响应突发事件,如暴雨溢流、工业废水突入等情况,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如何通过技术革新,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预测能力、自适应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迫切任务。
2.3 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需求增强
在智慧城市和双碳政策的推动下,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对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转型需求愈发迫切。一方面,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为污水处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感知与数据分析能力,使得全过程动态管理成为可能。另一方面,AI 的引入为工艺优化、能耗控制、水质预测、异常识别等关键环节提供了高效的算法支持,推动污水处理从“经验驱动”走向“数据驱动”。当前许多城市已开始建设智能水务平台,通过部署在线传感器、建立数据中心、引入 AI 模型,实现远程控制与智慧决策。然而,由于缺乏标准化数据接口与算法体系,部分智能系统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亟需在数据融合、模型训练和系统协同方面进一步突破。
三、人工智能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3.1 人工神经网络在水质预测中的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ANN)可模拟人脑神经元的信息处理过程,具备自学习、自适应和容错能力,特别适合处理污水水质中高度非线性、时变性强的数据。近年来,ANN 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水质预测,尤其是在处理流程中 COD、BOD、氨氮、总磷等关键指标的预测上展现出较高准确率。相比传统的数学建模,ANN 能在无需具体机理模型的前提下,通过大量运行数据进行训练,并自动找出污染物变化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前预警水质波动,为工艺调整和安全排放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是实现“智慧水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智能控制系统提升运行效率
随着污水处理流程复杂性的增加,传统基于经验的控制方式难以应对多变量耦合和实时变化的运行需求。AI 智能控制系统利用算法优化和反馈机制,能够对曝气、投药、污泥回流等关键操作进行动态调控。例如,强化学习算法可在实际运行中不断优化决策路径,实现精准曝气,避免能源浪费。系统通过持续接收传感器数据,结合历史运行情况、气候变化趋势等,形成闭环控制策略。与传统 PID 控制相比,智能控制系统具备更高的响应速度和更低的误差范围。未来,该类系统还将向边缘计算部署与自修复决策方向发展,进一步推动自动化污水处理厂建设。
3.3 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与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深度学习技术以卷积神经网络(CNN)为代表,正在快速拓展到污水处理厂的可视化监测领域。通过部署工业相机和边缘 AI 计算设备,系统可实时采集并分析沉淀池、曝气池等关键部位的视频与图像数据,自动识别如浮渣堆积、泡沫过多、污泥膨胀等异常现象。传统依赖人工巡检的方式存在滞后性和主观误判,而基于深度学习的诊断系统则具有实时、客观、全天候运行的优势。此外,图像识别模型还能辅助机械设备健康管理,通过识别设备老化、腐蚀等微小变化,提前触发维修预警,大幅度提升运维效率和安全性,为智能运维体系的构建打下技术基础。
四、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未来发展趋势
4.1 多源数据融合与大模型协同决策
未来城市污水处理将不再依赖单一传感器数据或单点控制策略,而是构建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 AI 决策体系。系统将集成水质监测、设备运行、气象、水文、能耗等数据源,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台与智能引擎,形成全域视角下的协同优化机制。AI 大模型将扮演“中枢神经”角色,整合多任务(如水质预测、能耗管理、维护调度)协同决策,实现更高层次的“整体智慧调度”。这种方式不仅提升响应效率,也能处理复杂突发工况,如暴雨引发的负荷激增,提供动态应对策略。这种趋势正引领污水处理从分散自动化走向集中智能化。
4.2 数字孪生与虚拟仿真系统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虚拟映射的污水处理厂模型,实现对真实系统的镜像反映与预测控制。该模型持续接收现场实时数据,在虚拟环境中同步再现整个处理流程运行状态。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数字孪生不仅能对异常运行状态做出仿真预测,还能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假设实验”,测试多种控制策略对出水水质、能耗、污泥产量的影响,进而选取最优方案应用于实际系统。未来,数字孪生系统将成为污水处理厂调度中心的“数字大脑”,具备在线优化、应急预演、能耗分析等多重功能,实现“看得见、调得准、控得稳”的智慧运维目标,是城市水环境智能管理的关键支撑技术。
4.3 AI 与低碳污水处理的融合发展
城市污水处理是能源消耗大户之一,其电力消耗和碳排放直接影响环保绩效与运营成本。AI 技术正在助力污水处理行业向“低碳+智能”转型。通过数据挖掘与预测算法,AI 可以评估各处理环节的碳足迹,实现碳源识别与碳排量可视化管理。同时,AI 可以优化用电调度,利用电价低谷时段进行高耗能操作,或预测未来水量与水质波动,提前进行资源配置,从而在保障水质达标的同时降低能源强度。此外,AI 还能协同推进污泥厌氧消化、生物气发电等资源回收技术路径,推动污水处理从“净化终端”向“能源工厂”升级,构建绿色循环城市生态体系。
五、结论
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之一,正在深刻变革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行业。从水质预测到智能控制,再到数字孪生与低碳调度,AI 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已初见成效,并展现出广阔前景。未来,随着算法进步与计算资源的丰富,AI 将在污水处理领域发挥更加核心的作用,助力城市污水处理向更智能、高效、绿色的方向迈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目标,亟需推进污水处理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落地。
参考文献
[1] 时 瑞 . 城 市 生 活 污 水 处 理 中 深 度 处 理 工 艺 研 究 [J]. 清 洗 世界,2025,41(04):133-135.
[2]邓华鹏,王楚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优化设计[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4,37(12):160-162.
[3]杨斯杨,王洋.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优化与应用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5(13):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