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融合的路径
吴安琪
贵阳市云岩区中天北京小学 550001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艺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中也有一项是“文化理解”,强调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传承和发扬。由此可见,在新课标背景下,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基于此,下文结合教学实践,就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路径展开了思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美术课程;融合路径
引言
2022版新《课标》提到,美术学科应具备文化传承的教育特征。授课教师需深度探究小学美术课程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方式,这不仅能够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更是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美、感知美的启蒙时期,美术教师需利用日常教学活动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继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及艺术审美能力。
1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重要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当代小学生应当具备的精神品质,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渗透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结晶,不仅蕴含着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心理意识以及美好愿望,更凝聚了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力。特别是一些独特的艺术作品,往往深刻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美学思想,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与欣赏能力。
2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合存在的不足
一些教师缺乏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伴随新课改教学理念的落实,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开始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对小学美术教学而言也如此。部分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未认识到美术教学对学生成长与发展造成的影响,在实际教学时忽略对传统文化的教学融合,只是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进行美术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未得到激发,从而导致学生并不具备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甚至部分美术教师由于缺乏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导致学生审美能力得不到培养,影响学生个性与性格的发展。
3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融合的路径
3.1利用多媒体技术,巧妙渗透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备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教育趋势。一方面,多媒体技术设备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可以将生动、形象的美术知识直观呈现给学生,刺激学生多重感官,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将与美术教学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小学生,边展示课件边讲解知识,既能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又能为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奠定基础。以“以各式各样的鞋中手工鞋的传承技艺”教学为例,教师应该以美术课本教材为主挖掘传统文化内容:“绣花、刺绣、玉石镶嵌”等传统文化内容,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传统文化资源的方式展开教学。首先选择合适的鞋料,如绸缎、丝绒、麻布等,并仔细裁剪成鞋型,利用针线进行精细的缝制,还需要对鞋帮、鞋底等部位进行精心装配和修整;最后,还可能加工各种装饰元素,如绣花、刺绣、玉石镶嵌等,让鞋子更加美观大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练习,鼓励学生模仿传统绘画作品中的的艺术表现形式,试着进行艺术创作,大胆发挥想象力,这样既有利于内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3.2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主要是以节日、建筑、民族、艺术等领域为主进行整合的,小学美术教师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之前,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点,对传统文化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尽量寻找适宜小学生学习和欣赏的传统文化资源,还需要保证其对小学生美术学习具有较高的价值,这样才能够实现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的有效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小学美术课堂整体效果,使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得到丰富与创新。例如,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前往少数民族聚集区实地考察或是咨询少数民族朋友等方式,对少数民族风俗文化进行了解与掌握,并在讲授到与该民族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将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了解。贵州少数名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民族,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具有鲜明满族特色的地区,让学生对满族女性的装束进行观察,对立领右衽短衣,袖口和衣襟镶有花边的特点进行总结,学习传统文化。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对女性服饰特点的理解,独立完成民族服饰的设计,重点关注民族服饰的色彩搭配、花纹样式等,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服饰设计图中选择出几张送往手工服饰制作店铺,将其制作为实际的衣物,并拿到班级内展示,让学生直观观察和触摸衣物,实现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
3.3融入生活化教学,丰富美术课堂
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注重内容生活化,拉近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不断丰富美术课堂内容。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知识讲解时应注重内容生活化,带领学生观察生活,在艺术氛围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艺术。教师还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内容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音乐、游戏、动画等内容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借助这些内容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模式,使传统文化的融合难度降低,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拓宽美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能有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深刻意识到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积极挖掘和引入传统文化,以发挥出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使其更加契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逐步提升美术综合素养。此外,作为小学美术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参加美术教学培训活动,充分挖掘更加符合美术教学内容和学生基本学情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为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
参考文献
[1]杨敏姣、刘萍萍《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在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的融合创新》,《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
[2]梅庭婷《扬传统文化立文化自信——以小学美术教学中陶瓷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例》,《陶瓷》2024年第1期。
[3]汪仲戌《地方传统艺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以桃花坞木刻年画为例》,《华夏教师》202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