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导尿操作规范化培训对尿路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
李成咏
南充市嘉陵区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000
引言
导尿术应用广泛,从手术后监测到排尿障碍的处理,再到长期卧床患者的日常基础护理,都是医院各科室常常运用的常规操作。导尿术虽属基本操作,但是由于频繁性的开展和时间上的持续性特征,在导尿术的操作过程中只要某一个环节没有做到位,都会很容易引发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发生,尤其是在住院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的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传统的护理培训主要侧重于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少涉及到对操作具体细节以及风险环节的培训,远远不能达到目前临床工作中所要求的医疗安全精细化要求,所以,提高“以患者安全为核心”的思想,提高导尿操作的标准化水平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导尿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操作流程执行不规范
导尿术是基础的技术操作,但在临床应用时容易因为不同的护士经验及习惯等因素而使得流程不能按要求实施,如手消时长不够、无菌区域管控不严格、插管的角度和深度不准,都会引起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另外有些医护人员对于导尿各个步骤无菌的操作技术不是很熟悉,很容易造成细节不到位,在各细节中存在的操作出现差异,影响到整个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1.2 无菌思想和忽视了细微之处
在高强度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极易忽视操作的风险,特别是交接班时间以及应急处理时间,易放松对无菌的原则要求,如导尿管连接处未完全封闭、病人隐私部位未及时清洁到位等均为常见的无菌漏洞点,造成潜伏性感染。
1.3 培训机制流于形式化,没有成效
虽有医院设置导尿术培训计划,但大多是纯理论性的教育,少有动态反馈及技能评估的内容。由于没有充分的操作演练、无法准确把握标准的更新情况及培训考核流于表面,所以护士对关键技术要点不熟悉,也没有危机感,例如新入院护士如果没有足够的带教知识来指导的话,在面对实际操作时容易造成错误操作,增加了风险隐患。
二、规范化培训在导尿操作中的应用策略
2.1 建立规范化的导尿操作流程
科学、统一的导尿操作流程是护理培训的基本前提,护理管理部门需要结合临床具体操作规范要求,制定适合本院实际的操作规程(SOP),对于导尿的各项操作步骤、注意点、无菌控制重点等都要有具体操作标准,并将整个过程的洗手规范、消毒部位、插管深度、固定方式和引流系统的管理标准等逐一细化,把每一项都变成可看见、可教授、可评价的内容,作为培训时的具体操作标准。
2.2 构建多维度培训实施体系
规范化培训要注重理论学、技能练和考实操,在强化实践训练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做到知行合一。集中讲授加视频演示,让护士学会术里面存在的风险;增加模拟演练,在低风险环境下多次操练标准程序,多练习打造肌肉记忆,让护士的肌肉随着手工熟练程度而更加灵活协调;引进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或操作评分系统来进行实践考核。
2.3 提高风险意识、压实责任管理
在培训期间加强护士导尿风险的认知,强化责任意识,在进行案例剖析、数据呈现和不良事件通报后,让培训人员了解到由于违规操作产生的不良后果,让参训人员得到警醒。把责任捆绑到人的身上,把导尿的操作质量纳入到护士绩效考核及岗位胜任评估指标中,激发其主动学习及规范操作的动机,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规范意识和岗位责任心,逐步养成操作规范性和岗位责任感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三、规范化培训对尿路感染控制效果的作用机制
3.1 尽量减少操作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可能性
在导尿术操作中,常见细节处无菌不到位就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对规范化的培训能够有效地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的执行意识、导尿物品的摆放顺序以及物表管理,从而使整个操作过程更加规范和严格,做到每个步骤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提高手法精准度。其中尤其重视各个环节的无菌控制点:如换手套时间、接触面消毒、导管口封堵,在源头上杜绝外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入侵。科学系统的培训可以让护士们充分掌握防污染的技术要点,可以大大降低导尿后形成感染通道的机会,从而可以减少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
3.2 加强导尿技术的规范与精准
导尿操作需要稳定、精确的操作。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培训可以让护士熟悉准确的插管深度、手法力度、角度和固定导尿管的方式,大大提高一次成功率,避免反复尝试导致的机械损伤及感染;而且通过标准化流程也使得护士的技术动作标准更加一致化,减少了个体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再加上新护士入院后加大培训力度,有助于快速形成规范化的操作习惯;只有提高了精准度和一致性,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更换和感染。
3.3 强化护理人员无菌观念、规范操作行为
规范化培训不只是教给大家操作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内化无菌意识和习惯性的规范操作行为,通过穿插观看典型事例、观看操作录像、对比视频展示的标准动作等,让护士更加直观的认识每个细节存在的感染风险。强调无菌接触原则,注重物品的规范处置及环境的规范控制,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做工作的时候就能够遵循规范执行;改变了由被动遵守规范变成自动规范的行为,在每一个操作过程中都按着无菌技术的要求来完成操作,全方位地提高了护理行为的安全底线,牢固地守住了感染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3.4 完善护理质控与持续改进方式途径方法
培训是提升个人技能水平的基础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质量和控制,同时护理质量也是需要控制和长期改善的一个重点内容。标准化的导尿操作可以是质量的一个量化指标,可以由管理者以量化的数字监控数据、抽查的形式给出反馈,并同护士个人的绩效挂钩。在对培训模块增加问题识别以及问题反馈的机制之后,可以让护士操作完毕能够将正确的操作步骤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并且作出相应的改正。
结束语
导尿操作属于最基础的护理操作之一,虽然流程清晰简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操作不规范而造成其出现感染的现象,在采取一定的标准化、系统化的培训后可以极大地提高护士人员对于无菌的观念、准确的操作、风险的规避等,同时又对于提高护士人员的行为习惯、工作责任心和护理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也将导尿操作规范纳入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当中是建设一个安全、高效的医疗环境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今后还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加强流程跟踪与培训评价,实现规范性培训的常态化、科学化发展,发挥出规范性培训的优点,提高临床感染防控效果。
参考文献
[1] 急性尿潴留患者留置尿管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关系[J]. 张海宁.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7)
[2] 基于单元的综合性患者安全项目在降低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的应用研究[J]. 胡莉蓉;王睿月.现代医药卫生,2022(19)
[3]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 孙欢欢;罗松平.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