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监理对施工现场的协调及对策
邓伍
中冶南方武汉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引言
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商等多个参与方。在施工现场,各方工作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容易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建筑工程监理作为施工现场的独立第三方,承担着协调各方关系、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职责。有效的协调工作能够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对工程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1 施工现场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1.1 保障工程进度
在建筑工程中,各个施工环节紧密相连,一个环节的延误可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通过监理的有效协调,可以合理安排各参建单位的工作顺序和时间节点,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序交叉、资源调配等问题,确保工程按计划顺利进行。
1.2 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监理在协调过程中,能够促使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加强对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1.3 控制工程成本
合理的协调可以避免因施工过程中的冲突和返工而导致的成本增加。监理通过协调各方关系,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资源,能够有效控制工程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1.4 维护施工现场秩序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人员众多、设备繁杂,容易出现混乱局面。监理的协调工作可以规范各方的行为,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维护施工现场的良好秩序,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2 施工现场协调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2.1 各方利益冲突
建设单位希望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完成工程;施工单位则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些降低成本但影响质量的措施;设计单位注重设计方案的完美性和创新性,可能与施工单位的实际施工能力存在差距。这些利益诉求的差异容易导致各方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给监理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
2.2 沟通不畅
施工现场涉及多个参建单位,信息传递环节多、渠道复杂。如果沟通机制不健全,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就容易导致各方对工程要求、施工进度等情况理解不一致,从而引发误解和纠纷。例如,设计变更信息未能及时传达给施工单位,可能导致施工错误和返工。
2.3 职责不清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各参建单位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就容易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当出现问题时,各方都认为不是自己的责任,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
2.4 团队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参建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心。在施工过程中,不遵守施工规范和监理指令,擅自变更施工方案,给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带来隐患,也增加了监理协调工作的难度。
3 建筑工程监理的协调对策
3.1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沟通机制是建筑工程监理协调工作的核心要素,确保各方信息流通顺畅、问题及时解决。监理应定期组织工程协调会,邀请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相关方参与,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汇报工程进度、分析现存问题,并就解决方案达成共识。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如项目管理软件或微信群,使工程动态、技术文件、变更通知等信息能够实时共享,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此外,监理人员应主动加强日常沟通,密切关注各参建单位的需求和意见,及时处理潜在问题,避免小问题积累成大矛盾。高效的沟通机制不仅能减少误解和延误,还能促进各方协作,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
3.2 明确各方职责
明确的职责划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需要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在前期策划阶段,监理就应当深度参与合同体系的构建,不仅要关注常规条款的设置,更要针对本工程特点制定专项责任约定,特别是对于界面交接、交叉作业等易产生争议的环节作出预判性安排。合同体系应当形成金字塔式的责任传导机制,从总承包合同到专业分包合同,再到劳务合同,确保责任链条完整闭合。在责任细化过程中,监理需推动建立"责任矩阵"管理工具,以工作任务为横轴、责任主体为纵轴,明确每项工作的主办、协办和监督责任,实现责任的可视化管理。同时要建立动态的责任调整机制,当工程出现重大变更或特殊情况时,能够及时对责任划分进行适应性调整。在责任考核方面,应当将日常检查与节点考核相结合,既关注结果性指标,也关注过程性履责表现。完善的职责管理体系能够形成清晰的责任追溯路径,使每个问题都能准确归位到具体责任主体,避免出现责任真空地带。
3.3 强化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是提升工程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监理可通过组织培训活动提升参建人员的专业能力与协作意识。培训内容应涵盖工程技术、质量与安全管理、沟通技巧等,帮助各方人员更好地理解监理要求并积极配合工作。此外,监理需注重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通过团队活动增强成员间的信任与凝聚力,减少因人际关系紧张导致的协作障碍。一个团结、高效的团队能够快速响应工程需求,在遇到突发问题时形成合力,确保施工顺利进行。良好的团队文化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增强各方对项目的归属感。
3.4 灵活运用协调方法
协调方法的灵活运用是监理工作有效推进的关键能力,需要在不同情境下采取差异化策略。利益协调法要求监理具备全局视角,在各方诉求出现分歧时,通过客观分析找出兼顾各方的解决方案,既维护工程整体利益,又确保各参与方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协调方式强调平等对话和理性协商,避免因单方面施压导致矛盾激化。在遇到技术争议或管理矛盾时,监理可运用权威协调法,凭借专业判断力快速做出决策,特别是在涉及安全、质量等重大问题上,必须坚持原则立场,确保工程建设符合规范要求。同时,情感协调法作为软性管理手段,通过日常交流建立信任关系,关注参建人员的实际困难,在尊重专业意见的基础上促进合作。监理需根据问题的性质、紧迫程度及影响范围,灵活组合运用不同协调方式,既保持必要的管理刚性,又体现人性化沟通的柔性。这种动态平衡的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化解现场各类矛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为工程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结束语
建筑工程监理的施工现场协调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有效的协调能够保障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维护施工现场秩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监理面临着各方利益冲突、沟通不畅、职责不清、团队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监理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强化团队建设、灵活运用协调方法。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提高施工现场的协调管理水平,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监理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协调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建筑工程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林江华.建筑工程监理对施工现场的协调及对策[J].中华建设,2024,(10):22-24.
[2]马俊红.建筑监理对施工现场的协调及对策[J].大众标准化,2023,(16):84-86.
[3]杜秉善.建筑工程监理的作用及优化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21):176+178.
[4]张雷.建筑工程监理的难点及有效应对策略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11):80-81.
[5]征寿才.建筑工程监理对施工现场的协调工作的开展[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