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测试技术及应用研究

作者

彭世雄

身份证号码:130682199410092276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计算机在应用过程中结构非常复杂,包含着数据库、互联网等,任何模块出现问题,都将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无法满足应用性能要求,还将会导致一些信息的丢失。为了确保计算机应用过程中系统性能达到应用标准,必须要对其进行性能测试,也就是采用专业化的自动检测工具对计算机进行正常、异常以及峰值负载条件的模拟,对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确保其性能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因此,在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测试技术应用中,需要加大重视程度,确保该技术发挥应有作用,满足计算机的稳定运行要求。

1 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测试及其必要性

在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为了确保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价值,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计算机系统的开发人员需要在系统投入正式使用之前对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性能测试,确保计算机应用系统能够在使用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其对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测试的必要性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功能性测试。对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功能性测试是整个测试的基础,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的发挥主要依赖系统的完整性和应用性,如果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功能受损或者性能失效都将导致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使用,不能满足计算机的应用需求,还将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第二,用户体验测试。对于计算机应用系统而言,用户体验测试主要是针对用户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用户是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应用对象,对其进行用户体验测试主要目的是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性能达到规定标准。在进行用户体验测试时,研发人员需要对系统应用过程中的便捷度、舒适度等进行测验,确保给予用户更好的体验。第三,稳定性测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更新速度都非常快,在各类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而且计算机系统在运行中运行时间运行负荷都非常大,因此在进行性能的稳定性测试时,需要确保其达到规定标准。比如,在工厂生产中结合自动化生产要求,大部分的工厂需要满足计算机应用系统的24 小时运行,即使很多生产设备不运行,监督系统也需要确保正常运转,发挥监督、监控功能,如果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系统故障,卡顿、死机、短路等问题都将会带来安全隐患,无法满足监控要求。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测试,能够确保系统应用的科学性,降低系统出现的故障问题。

2 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测试的影响因素

2.1 环境问题

在计算机应用系统运行过程中,人们更加关注计算机的硬件设备,硬件设备自身的应用性能非常高,系统的稳定性也在逐渐提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速度,已经达到规定标准以上。计算机应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安装软件配置的影响,周边网络环境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如果在运行中无法满足网络环境要求,将会影响到计算机应用性能,也无法发挥硬件设备的价值。

2.2 工作量问题

在计算机系统中工作量问题也被称为运行效率问题,在固定的时间内计算机系统需要运行更多的数据,对系统性能本身产生的影响非常大。计算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本身是以数据库为基础的信息化程序,程序包含着输入和输出,为了确保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人们往往会强化计算机设备的硬件,满足计算机系统处理能力的提升。而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了软件配置问题,也会影响到工作量,制约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性能。

2.3 用户因素

在计算机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不同用户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不同,对计算机功能的使用有着较大差异,比如,程序员需要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编程的应用与处理;视频剪辑人员需要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剪辑与处理。这些情况将会导致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性能发生变化,进而产生对系统应用性能的影响。

3 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测试技术的分类

3.1 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是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测试的关键环节,能够确保计算机应用系统处于最大的服务级别。在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性能测试时,可以针对计算机的目录进行分析,以促使计算机性能的负量。根据系统性能测试方法,逐渐进行系统运行的基础增加,增加系统运行过程的荷载,满足对整个系统应用性能的查看,确保系统融合失效状态。在失效的前一瞬间可以满足系统运行的最大荷载量数据。

3.2 负载测试

在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测试时,通过多样化的工作体系能够确保计算机系统达到相关的工作模式和工作要求,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使用之前需要根据运行状况满足整体运行模式分析,符合测试系统的复合压力,最终找到系统的最大负载能力。负载测试与压力测试有着一定的不同,需要在测试过程中不断进行测试系统在不同负载状况下的性能测试变化分析。

3.3 容量测试

在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性能测试中,针对容量测试需要在特定时间内分析计算机系统的最大工作量以及最大负载量,针对测试进行认证,设定最高的权限,数值测量在极限数值之下的系统运行状况能否达到安全稳定运行要求,如果运行中出现了系统故障,需要适当的降低极限值,直至满足系统的正常运行要求。这一数值便是计算机系统的最大容量,也是衡量容量的关键数据。

3.4 可靠性测试

在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性能测试中,可靠性测试是非常关键的测试标准,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根据复杂的测试系统进行压力的给予,确保计算机保持在稳定运行状态,实现运行模式的全面增长。在计算机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系统的状态可能会发生转变,因此,在可靠性测试过程中,必须要保持较长的运行时间,根据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维持长期高效、稳定的运行状态,确保其具备较强的应用性能,实现有效支撑,在进行可靠性测试时,对于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要求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满足系统运行寿命的提升。

3.5 并发测试

并发测试主要是在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测试过程中,结合系统应用要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能够及时进行解决,减少计算机出现的故障问题。并发测试主要是针对同一时间段内大量用户反映同一模块的情况。比如,学生在考试完之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会在系统上显示学生成绩,而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网站访问,容易出现网站运行中的卡顿现象,根据并发性能测试能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模拟用户的需求分析系统在运行中是否存在着卡顿现象,存在问题需及时进行处理,保障计算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4 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测试技术的应用

4.1 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测试指标

根据计算机应用性能进行网络吞吐的测试,结合用户指标分析单位之间存在的系统模式,以用户请求的数量作为系统运行情况的分析依据,查看系统真实的最大压力承受值,通过指标提升满足计算机系统监控水准的全面提升,促进应用系统性能的体现。在特定的时间内,对网络设备的承受能力进行检验与测试,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运行状况必须要接近适宜时间段内的网络运行情况,对整体数量进行分析,确保系统运行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如果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网络传输能力不足,将会导致系统无法满足任务,需要及时进行系统的更新与维护。对网络的吞吐量进行测试,主要目的是分析计算机系统的网络运行水平,这一指标与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运行状况有着紧密联系。另外,针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资源利用率的测试,在资源利用率的测试中主要是针对测试系统反馈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利用程度,实现应用性能的改善,结合这一测试指标满足对系统资源应用情况的评定,通常情况下用户的负载量越高,资源利用率也会越高,但是在达到负载量之后,资源利用率也会出现顶峰,因此资源利用率的高低决定着系统的响应时间以及网络的操作量。在测试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测试资源的有效性,结合测试指标反馈不同资源的利用率状况,改善系统应用性能。针对系统应用的综合性进行判断,满足计算机应用性能的设定,在多重模式的应用中,负载量整体会存在变化,主要结合资源利用率进行分析,达到用户的负载数量要求。在计算机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系统响应时间越长,代表用户使用体验度越差,根据响应时间可以结合某些特定领域在发出相应请求之后,回馈所需的时间进行测量,可以详细进行系统时间的分类,满足时间的呈现,两部分系统的运行时间可以确保用户发送根据请求完成客户信息的接收,并且,将完成时间判断为网络传输和应用的时间,满足对延迟时间的分析与呈现。在客户端接收到数据之后,对数据进行表现,缩小时间,然后结合测试系统具备的处理能力,将这一指标作为主要的测试方法,采用 TPS 进行测量,查看系统在每秒接收事物的实际数量属于特定指标,根据用户要求激活用户数量。根据综合指标的分析,能够反馈出计算机系统的实际运行模式。还可以针对操作系统,在操作人员不同意或以应用模块作为测试的主要目标,查看用户访问模块,伴随未来的用户数量,实现资源利用率的全面提升。

4.2 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测试

在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测试中,必须要开展测试调试阶段,针对测试调试阶段的要求明确测试的基础,结合计算机系统测试任务,确保所有的使用人员能够明确系统测试的目标,确保测试目标以及实际应用范围之间的统一。根据用户需求找到最佳的问题解决办法,结合整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测试计划,尤其在未来的测试过程中满足综合测量指标的建立。在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测试时,在准备测试阶段,需要结合性能测试要求进行相关准备工作的建立,在测试开始之前,由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测试方案,可以利用全面保障测试指标进行数据的分析,查看计算机应用是否精准与合理。比如,在计算机性能测试之前,建立科学的测试模型以及整体模型,包含交易名称、交易路径等,明确计算机性能测试的范围,结合测试环境需求,设置出完整的规律。在测试过程中需要选择合理的测试设备以及软件,满足对各种测试脚本的准备,根据测试对象进行总体分析,并且做到对测试方案的反复探讨,研究各项数据及时发现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再进行其他的制定程序执行时,需要重点进行培训,可以将各个阶段的数据遗传问题进行综合考量,为测试人员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确保计算机系统性能运行达到规定标准。对于测试人员而言,在测试完成之后需要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报告的填写,在检验测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均需要在报告中体现,并且在测试报告中需要搜集各个环节涉及到的数据和信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之后,满足二者之间的对比,根据系统整体运行存在的不足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从侧面反馈出系统运行的高效性。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测试总结阶段,主要是针对测试活动测试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等进行全面分析,更好的做到对系统应用性能的探讨,帮助用户解决计算机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屏障支持。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性能测试时,需要结合计算机运行的整体模式进行分析,由于计算机系统结构非常复杂,而且测试需要满足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确保计算机应用性能达到规定标准。结合计算机应用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判断,根据计算机性能测试要求,对应用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满足对过程的分析,积极解决在性能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满足对环境的构建,通过分析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满足计算机应用性能提升,为我国的计算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国文.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测试技术与运用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0):12.

[2]申海涛.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测试技术及应用研究[J].电子测试,2019(08):69-70+66.

[3]刘婷.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测试技术及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05):3-4.

[4]李玉琳.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测试技术及应用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05):9-10.

[5]廖颖.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测试技术及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2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