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创新科技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策略分析

作者

李秋雨

身份证号码:32032319841002426X

第一章:引言

当前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复杂度持续提升,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工程需求。在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传统预算定额编制周期长、价格更新滞后,导致造价控制存在信息不对称、协同效率低下等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这些弊端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第二章:创新科技管理模式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现状

2.1 国内外创新科技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科技管理模式在工程造价控制领域的应用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国内外建筑行业都在积极探索新技术与传统造价管理的融合路径,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工程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在国际层面,发达国家较早开始将 BIM、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引入工程造价管理。这些国家通过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标准体系,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例如,英国政府自 2016 年起强制要求所有公共建设项目采用 BIM 技术,显著提升了造价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美国则通过集成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构建了动态成本监控系统,能够实时追踪材料价格波动和施工进度变化。建筑项目管理模式亟需创新”,这些国际实践为全球工程造价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创新科技管理模式正在从单一功能应用向综合平台化方向发展。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成熟,工程造价管理将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这种转型不仅能够提升造价控制的精确性,还将重塑传统的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为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2 创新科技管理模式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创新科技管理模式已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以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 BIM 技术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实现工程量自动计算,较传统手工算量方式减少误差约15% 。创新科技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策略分析需要考虑如何解决传统模式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该项目通过 BIM 模型与造价软件的实时联动,使设计变更导致的成本变动能即时反馈,有效避免了信息滞后问题。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某市政桥梁工程采用的大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整合了近五年类似项目的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历史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动态预测。当钢材市场价格波动超过预设阈值时,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并生成替代方案,帮助项目团队在材料采购阶段节省了可观成本。该模式在投资控制、造价估算精度和变更管理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数据驱动决策的优势。

在协同管理方面,某医院建设项目采用云计算平台实现了多方实时协作。通过将设计院、施工单位、造价咨询等参与方纳入统一数字平台,所有变更签证和进度款支付均在线完成审批流程,将传统纸质流程所需的7-10 个工作日缩短至 48 小时内。及时调整和创新管理策略对于提升工程造价管控效果至关重要,该平台不仅提高了审批效率,还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过程数据的不可篡改性。

某装配式住宅项目创新性地将 BIM 与物联网技术结合。通过在预制构件中嵌入 RFID 芯片,实现了从工厂生产到现场安装的全过程追踪。系统自动记录各环节耗时与资源消耗,为后续类似项目的成本测算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持。这种技术组合不仅优化了供应链管理,还显著降低了因构件错漏导致的返工成本。

这些案例共同表明,创新科技的应用已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当前实践呈现出三个典型特征:一是技术工具与业务流程深度耦合,如 BIM模型直接对接计价软件;二是数据资产成为核心竞争力,历史项目数据库的积累大幅提升预测准确性;三是管理边界被重新定义,云计算平台打破了传统组织壁垒。这些变化正在重塑工程造价控制的方法体系,为行业转

型升级提供实践范本。

第三章:创新科技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3.1 基于 BIM 技术的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策略

BIM 技术作为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核心工具,通过三维建模与数据集成实现了项目全周期的可视化管理和实时成本监控。该技术将传统静态造价管理转变为动态控制过程,有效解决了信息滞后和协同效率低下的问题。曹萍在研究中指出,“通过运用 BIM 技术可以更精准地预测成本、识别潜在风险,并实时调整策略”[4],这一特性使其成为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支撑。

在项目设计阶段,BIM 模型能够自动提取构件工程量信息,与造价数据库实时关联生成预算方案。当设计发生变更时,模型可立即更新工程量并重新计算造价,避免了传统方式中因人工重复计算导致的误差。某医院建设项目案例显示,采用BIM 技术后设计变更的成本响应时间从原来的5-7天缩短至 2 小时内,显著提升了造价调整的时效性。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预测”需要与 BIM 技术相结合,这种集成应用为成本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未来发展方向应聚焦于 BIM 与新兴技术的融合。例如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材料进场自动核验,通过区块链确保变更记录不可篡改,利用机器学习优化成本预测模型等。这些创新将进一步增强造价控制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推动建筑行业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

3.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工程造价预测与优化中的应用策略

在工程造价控制领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正在重塑传统的预测与优化模式。通过构建数据驱动的决策体系,这些技术显著提升了成本预测的准确性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大数据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海量历史项目数据的整合与分析能力。通过建立工程造价数据库,系统可以自动归集类似项目的材料价格、人工成本、机械使用等关键参数,形成多维度的成本特征库。当新项目启动时,系统通过特征匹配快速定位可比案例,为预算编制提供可靠参考。未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结合将显著提升数据分析的深度与智能化水平,这种数据驱动的预测方式有效克服了传统经验估算的主观性。特别是在材料价格波动频繁的市场环境下,基于大数据的动态监测系统能够实时捕捉市场价格变化,当波动超过预设阈值时自动触发预警,帮助管理人员及时调整采购策略。

展望未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向更深层次发展。一方面,通过接入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消耗数据,实现造价控制的动态优化;另一方面,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解析招标文件和技术规范,提高前期预算编制的自动化程度。这些创新不仅会改变造价工程师的工作方式,还将推动整个行业向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型。

第四章:结论

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创新科技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得出以下主要结论:BIM 技术的深度应用实现了造价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动态监控,有效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中信息滞后的问题;大数据分析显著提升了成本预测的准确性,为工程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云计算平台的应用打破了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壁垒,大幅提高了协同效率。这些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使工程造价控制从静态管理转向全过程动态优化。

参考文献

[1]朱云杰.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策略探究[J].《建筑与装饰》,2025,(3):67-69.

[2]范雯雯.电子元件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分析[J].《知识经济》,2025,(6):159-161.

[3]李娜.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6):22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