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刘春梅
武城县广运街道办事处 山东德州 253300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作为农业技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无可替代。然而,在现实推进过程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却遭遇了一系列严峻挑战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同一道道障碍,不仅妨碍了先进农业技术顺利扎根田间地头,有效服务于农业生产,更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农业现代化整体的步伐。因此,深入剖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促进农业技术转化、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推广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可以通过更清晰的职能划分和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与此同时,现有推广机构之间的沟通机制也存在优化空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能够为技术推广建立统一的标准,进一步提升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严谨性。此外,许多技术推广工作侧重于种植经验的传授,较少传授如何进行生产管理的经验。因此,在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具体的生产管理方案,确保技术的量化效果,为后续的优化和改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1.2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推广资金差异较大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当地政府的财政拨款,但是各地的地方财政收入却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尤其对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来说,每年用于农技推广工作的经费捉襟见肘,甚至只够维持日常的人员工资与基本的办公开销,这就让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无法与实际生产结合在一起。另外,在社会资本注入方面,一些大型的龙头企业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成果的分析发现,将资金投放在农技推广方面,不仅资金回笼速度慢,而且还要担负一定的资金风险,如果农业生产过程中在运用新技术以后,获得的经济效益回报没有达到预期,则会造成亏损风险,基于对这一方面的考虑,一部分地区在引入社会资本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链条也面临着断裂风险。
1.3 推广人员的素养有待提升
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影响技术推广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许多基层推广人员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传统种植方式和农作物管理有深入的理解。然而,随着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型种植方法的不断涌现,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升和知识体系完善也面临新的挑战。因此,要定期对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升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强化推广工作的效果。
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
2.1 因地制宜,精准推广
为了因地制宜,实现精准推广,应着重加强技术的本地化改造并建立技术示范田。首先,加强技术的本地化改造是关键。在引进新技术前,应深入调研当地农业生产现状和需求,分析技术的适应性和可行性。针对当地特有的环境、气候、土壤等条件,对技术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确保技术能够真正适应本地农业生产需求。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引入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手段,为本地化改造提供有力支持。其次,建立技术示范田是推广新技术的重要途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技术示范田,集中展示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在示范田内,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程跟踪和技术指导,确保技术的正确应用和科学管理。同时,邀请农户参观学习,亲身体验新技术的优势和好处,增强他们对新技术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通过示范田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逐步扩大新技术的推广范围和应用领域,实现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广泛应用。
2.2 发展面向本地需求的定制化技术
为保证农业技术更好地适应等地区的特定环境和需求,提高技术推广的效果,应重视发展面向本地需求的定制化技术。首先,研发适应当地环境的农业技术。鉴于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和地形特点,研发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农业技术至关重要,包括耐旱或耐涝的作物品种,以及适应当地土壤特性的耕作和灌溉方法。定制化的技术开发能确保新技术在当地环境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其次,研发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和棉花,需要针对性的技术支持来提升品质和增加产量。同时,探索开发新的特色农产品,如高效益的经济作物或适应特定市场需求的品种,可以为农业增添新的增长点。再次,加强与农民的互动沟通。农业技术推广者与农民的持续互动和获取他们的反馈对于技术推广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定期的会议、调查和田间访问来实现。通过了解农民需求和遇到的问题,技术开发者和推广者可以更好地调整技术以满足具体需求,确保技术解决方案的实用性和接受度。最后,促进技术在地化与本土化。将外来技术本土化是确保技术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关键。这意味着需要将国际或国内先进技术与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良。在地化的技术更能符合当地农民的实际操作习惯和生产条件。
2.3 优化经费管理
推广机构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经费管理流程,明确各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审批程序。这包括设立经费使用的申请、审核和拨付环节,确保每笔资金的使用都符合机构的战略目标和实际需求。
推广机构应采用信息化管理工具,便于实时跟踪资金流向,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为了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推广机构需制定详细的经费管理制度,包括资金使用的标准、审批流程和责任追究机制。该制度应明确各级人员在经费管理中的职责,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经费管理能力。为了增强社会对推广活动的信任感,推广机构应定期发布资金使用报告,公开资金的来源、使用情况及评估效果。这不仅可以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还可以增强社会公众对推广活动的认同感,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在使用方面,推广机构要确保资金用于设备更新、示范项目建设和培训活动开展等。这些领域往往对推广效果有直接影响,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推广活动的质量,确保推广活动的实际效果。此外,要定期评估各项资金的使用效果。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量化分析,确保资金能够真正用于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实效性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改革。完善推广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信息传递机制、提高农民技术接受度及推动产学研结合,能够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的推广模式。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能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为构建新型农村发展格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相法.菏泽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24,18(12):99-101.
[2]韩静.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河北农业,2024(08):38-39.
[3]孙刚强.新形势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如何助推乡村振兴发展[J].江西农业,2024(01):170-172.
[4]吴雪梅.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与效果评估[J].河北农业,2024(0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