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卢志文
南昌县洪亿学校 330200
引言
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但传统计算教学往往陷入机械训练的误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计算教学,强调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这种教学转型不仅关乎计算技能的掌握,更影响着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计算教学策略,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其一,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数学不仅仅是计算,更是一种逻辑和抽象能力的体现。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分析问题、推理验证,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二,核心素养强调数学的应用性。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此外,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探索不同解题方法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这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深远影响。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结果轻过程,忽视思维培养
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关注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而忽略了学生对计算过程的理解。课堂上,教师往往直接讲解算法步骤,要求学生记忆公式或口诀,导致学生只会机械套用,却不明白背后的算理。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部分学生仅靠竖式计算的固定步骤得出答案,但对“为什么这样算”缺乏深入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虽然短期内能提高计算速度,但长期来看,学生缺乏数学思维的培养,遇到变式题目时容易束手无策。
(二)机械训练过多,缺乏情境应用
许多小学数学计算课堂仍然以大量重复练习为主,如口算题卡、计算题本等,强调速度和准确率,但缺乏真实情境的融入。这种训练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可能让学生反复做类似的计算题,但很少设计购物、测量等实际应用场景,导致学生无法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此外,部分计算题目脱离生活实际,如人为编造的复杂计算题,不仅难以激发学习兴趣,还可能让学生误以为数学只是“做题”而非“解决问题”。这种机械化的训练模式,限制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忽视个体差异,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上,教师通常按照统一进度教学,布置相同的计算任务,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跟不上”。例如,在“除法运算”教学中,有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但仍需反复练习基础题目,而有的学生尚未理解算理,却被迫进入更高难度的计算。此外,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多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为主,缺乏游戏化、探究式、合作学习等多样化手段。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践策略分析
(一)创设真实情境,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必要性。教师可以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掌握计算方法,同时培养数学建模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个"小小超市"的实践活动。课前准备各类商品标签(如铅笔 3.5 元、笔记本 12.8 元、橡皮 1.2元等),将教室布置成超市场景。学生分组扮演顾客和收银员,顾客需要计算购买 2-3 样商品的总价,收银员则要核算金额并计算找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如果买三样东西,该怎么计算?"通过这样真实有趣的购物体验,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技巧,更能深刻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有效避免了机械记忆运算规则的问题。
(二)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强调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而非局限于单一算法。通过对比不同算法的优劣,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算理,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算法探索"活动。以 "23×4′ "为例,先让学生自主思考计算方法。有的学生可能用拆分法:20×4=80 , 3×4=12 , 80+12=92 ;有的用竖式计算;还有的用画图法,画出 4行 23 个点的阵列来计数。接着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最快捷?哪种最容易理解?在什么情况下适合用哪种方法?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学生不仅掌握了多种解题策略,更理解了乘法运算的本质,培养了灵活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
(三)融合信息技术,提升学习兴趣与效率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核心素养导向的计算教学可以借助数字化工具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教师可利用数学软件、互动游戏或在线练习平台,让学生在动态环境中体验计算过程,提高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运用"分数墙"互动软件进行演示。学生通过拖拽虚拟的分数条,直观看到 1/2 和 1/3 如何转化为3/6 和 2/6 的过程。软件会自动显示通分的关键步骤,并配有动态的图形演示。学生还可以在平板上自主操作,尝试不同分数的加减运算,系统会即时反馈计算结果。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抽象的分数运算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理解深度和学习兴趣。
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改革,通过情境创设、算法多样化和信息技术融合等策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未来需持续优化教学方法,让计算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立胜.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J].成才,2024,(01):82-83.
[2]柳富军.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路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4):56-58.
[3]宋颖颖.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践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1093-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