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型耐材在硅铁冶炼炉内衬的性能优化与寿命延长研究

作者

韩栋 张思琦

鄂尔多斯市西金矿冶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6064

引言

硅铁冶炼在冶金领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产物在钢铁脱氧、合金制造及铸造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显著。硅铁冶炼炉的内衬材料,作为核心部件,需承受高温及硅铁熔体的侵蚀,其性能和耐用性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传统炉衬材料,如高铝砖和黏土砖,在高温( 1600-2000C )和硅铁熔体侵蚀等恶劣环境下易受损,导致炉衬寿命短(3-6 个月),频繁的维修增加了成本并影响了生产连续性。因此,研究和应用新型耐火材料,以提升炉衬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对于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硅铁冶炼炉内衬的挑战和工作条件,探讨新型耐火材料的性能改进和寿命延长方法,为行业提供理论指导。

一、硅铁冶炼炉内衬的工作环境与损毁机制

(一)内衬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硅铁冶炼炉内衬处于极端复杂的服役环境中,其工作条件具有多因素耦合的特点。从温度角度看,炉内反应区温度可达 1800-2200C ,内衬材料需长期承受高温作用,且温度分布极不均匀,炉底、炉墙及炉口等不同部位温差可达 500-800C ,形成强烈的热梯度。从化学环境来看,冶炼过程中产生的 SiO2 、FeO、CaO 等熔融物与内衬材料发生持续化学反应,其中硅铁熔体中的硅元素易与耐火材料中的 Al2O3 、MgO 等成分生成低熔点化合物,加剧内衬侵蚀。

(二)内衬材料的主要损毁机制

硅铁冶炼炉内衬的损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核心机制可归纳为三类。一是高温熔融侵蚀机制,高温下硅铁熔体与耐火材料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低熔点硅酸盐液相不断渗透到材料内部,破坏原有晶体结构,导致材料强度下降并逐渐剥落。二是热冲击损伤机制,炉内温度的频繁波动使内衬材料承受反复的热胀冷缩应力,当应力超过材料的抗热震强度时,材料内部产生微裂纹,裂纹扩展后引发结构整体性破坏。三是机械应力破坏机制,炉料的重力压迫、熔融物的流动冲刷以及炉体结构变形产生的机械应力,持续作用于内衬表面,导致材料表层磨损、局部剥落,最终形成空洞或凹陷。

二、新型耐火材料的选型与性能优化方向

(一)新型耐火材料的选型原则

针对硅铁冶炼炉内衬的工作特性,新型耐火材料的选型需遵循 “三高两强” 原则。“三高” 即高耐火度( ≥1800C )、高致密度(体积密度 :≥3.0g/c m3 )、高常温耐压强度( ≥150MPa ),以确保材料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结构稳定性;“两强” 即强抗化学侵蚀性与强抗热震性(热震稳定性 次),以抵御熔融物侵蚀与温度波动带来的损伤。目前,镁铝尖晶石质、刚玉 - 莫来石质及碳化硅复合耐火材料成为主流选型方向,其中镁铝尖晶石质材料因具有优异的抗渣侵蚀性和高温稳定性,在炉墙、炉底等关键部位应用潜力显著;碳化硅复合材料则凭借高导热性和抗热震性,适用于温度变化剧烈的炉口区域。

(二)性能优化的核心方向

新型耐火材料的性能优化需围绕内衬损毁的关键环节,从材料成分、显微结构及界面特性三个维度展开。在成分优化方面,通过调整 Al2O3 与MgO 的配比(如 Al2O3 含量控制在 60%-70% ),可提高尖晶石相的生成量,增强材料的抗渣侵蚀能力;引入适量 ZrO2 ( 3%-5% )作为稳定剂,可抑制高温下晶体相变引起的体积膨胀,改善抗热震性。在显微结构优化方面,通过细化晶粒尺寸( ≤5μm⋅ )、减少气孔率(开口气孔率 ≤1.5% ),可降低熔融物的渗透速率,提高材料的致密度与强度。在界面特性优化方面,采用梯度复合技术构建材料界面过渡层,减少不同材质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异(控制在 1.0×10-6/C 以内),可降低界面应力,避免层间剥落。

三、新型耐材性能优化的关键技术路径

(一)原料配比与复合改性技术

原料配比优化是性能提升的基础,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成分组合可显著改善材料性能。例如,在镁铝尖晶石材料中,当 Al2O3 与 MgO 质量比为 7:3 时,尖晶石相生成最为充分,抗渣侵蚀性较传统配比提升 20% 以上。复合改性技术则通过引入功能性添加剂实现性能突破,纳米级 SiO2 粉体(添加量 1%-3% )的引入可促进材料烧结,细化晶粒并填充气孔;碳纤维(长度 5.10mm ,添加量 2%-4% )的掺入可通过 “桥接作用” 抑制裂纹扩展,使材料抗热震性提升 30% 。此外,采用电熔刚玉、高纯镁砂等优质原料(纯度 295% )替代传统原料,可减少杂质对材料高温性能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稳定性。

(二)制备工艺的改进与创新

制备工艺的改进是实现性能优化的关键保障,需重点优化成型与烧成环节。在成型工艺方面,采用等静压成型技术(成型压力 ≥150MPa )替代传统机压成型,可使坯体密度分布更均匀,减少内部缺陷;对于复杂形状的内衬构件,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可实现近净尺寸成型,降低加工损耗。在烧成工艺方面,采用阶梯式升温制度(低温段 500-800C 保温 2h,高温段1600-1700C 保温 4h),可促进材料充分烧结,避免因升温过快导致的结构疏松;引入气氛烧成技术(如氮气保护),可抑制碳化硅等材料在高温下的氧化,提高材料的抗氧化性。

结语

研究新型耐火材料在硅铁冶炼炉内衬中的应用,旨在解决传统冶炼工艺中存在的内衬寿命短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文章深入分析了硅铁冶炼炉内衬的工作条件和损坏机理,确定了新型材料的选取标准和性能改进的方向。文章提出了通过优化原料配比、改进制备工艺和结构设计协同的方式来提升材料性能,并建立了评价内衬寿命延长效果的系统。研究显示,经过科学的性能改进,新型耐火材料能够增强内衬的耐侵蚀性、耐热震性和结构强度,从而显著提高其使用寿命,为硅铁冶炼行业的成本降低和环保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研究可融入智能化监测技术,实现内衬状况的实时监控和精准维护,推动硅铁冶炼炉内衬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郭建勋,张晓刚,杨军,等. 新型耐火材料在硅铁冶炼炉内衬中的应用研究[J]. 炼铁,2015,34(12):1-5.2. 王晓华,李明,陈鹏,等. 基于高性能耐火材料硅铁冶炼炉内衬寿命优化策略[J]. 炼铁,2018,37(5):6-9.3. 刘伟,陈勇,周立勇,等. 新型耐材在硅铁冶炼炉内衬中的应用及其寿命研究[J]. 炼铁,2017,36(2):8-12.4. 李刚,张伟,刘洪涛,等. 高性能耐火材料在硅铁冶炼炉内衬中的应用及寿命评估[J]. 钢铁研究,2016,28(9):17-21.5. 王志刚,李军,刘洋,等. 新型耐火材料在硅铁冶炼炉内衬中的应用与寿命分析[J]. 耐火材料,2019,53(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