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互联网+教育”视域下的初中生物微课教学实践

作者

霍喜春

吴堡县第二中学 718299

前言

随着“互联网 + 教育”的兴起,教育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探究生命之谜,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初中生物也积极地融入了这一变革的大潮之中[1]。微课是网络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它以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灵活性强等特点,给初中生物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它不仅可以突破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这一背景下,对初中生物学科微课程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一、利用微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巧妙利用微课创设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种子的萌发”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视频,创设情境,视频一开始,是一颗饱满的种子,被小心翼翼地埋进温润土壤中,然后镜头聚焦在泥土表面,随着时间推移,泥土微微隆起,嫩绿的嫩芽从泥土中破土而出,在阳光的抚摸下,嫩芽渐渐舒展开来,嫩绿的嫩叶慢慢舒展开来,像是在向世人宣告着新生,整个过程伴随着如潺潺流水般的轻柔音乐,并配以形象生动的解说,将种子发芽时每一种细微变化都蕴含着的生命奥秘,细细描绘出来。这种微课情境就像是一扇通向美妙生命世界的门,可以很快把学生带到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气氛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和探索欲,让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种子萌发背后的知识,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借助微课突破重难点,提升教学效果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微课被认为是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的“好帮手”,在面对像光合作用和呼吸这样复杂的生物学概念和过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堂发挥教学有效性,以光合作用为例,教师精心制作了微课,通过动画的方式,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的抽象过程生动地呈现出来,精确地演示了光合作用中光被叶绿体捕捉、水分解产氧、二氧化碳转化成三碳化合物、葡萄糖合成等几个关键步骤,并将其宏观化。在细胞内部结构方面,利用三维微电影,全方位地展示了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结构的立体形状和空间位置关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对于易混淆的点,如基因显隐性和遗传疾病的遗传规律,对比分析型微课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巧妙地利用图表,将不同基因组合下的特征表现清楚地列出来,并通过诸如豌豆杂交实验、红绿色盲的遗传例子等典型例子,深入浅出地给学生们讲解,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复杂的遗传规律,消除混淆点,这样就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们攻克重点和难点[2]。

三、运用微课整合实验教学,培养科学素养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微课以其独特的魅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学校的实验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很多实验都很难进行,而微课则是弥补这一缺陷的一种方式,教师精心地录制了实验操作步骤的微课视频,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后复习,学生们都可以通过这段时间来不断地观察和学习,从对实验仪器的了解,到安装调试,再到使用试剂、控制操作过程,甚至是对数据的记录和处理,都了如指掌,这样他们就能掌握更多的实验技术,为现场的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拿“光合作用”这个实验来说,它涉及到的变量多、操作步骤多、时间长,教师利用虚拟实验室软件制作微课,实现对整个实验过程的真实模拟,学生们可以自由操作虚拟实验设备,调节光强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观察不同条件下叶片淀粉形成的规律,探究光合作用本质和影响因素,这种模式不仅能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还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实验的原理和要点,更重要的是在虚拟探究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地尝试不同的实验思想,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一个结论,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出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为以后的科学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将生物实验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四、利用微课拓展课外学习,促进自主学习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微课是拓展学生课外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内容都是有限的,微课的出现为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补充,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需要,精心制作各种类型的微课,比如生物科技前沿介绍类微课,通过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基因编辑技术、生物芯片研发等前沿信息,让同学们感受到生命科学前沿的魅力,生物科普知识微课堂,涵盖了动植物的趣闻轶事,生态系的奥秘,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将微课上传到班级群、 QQ群或者学校的网络平台上,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想要学的东西,打破时空的限制,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开始探索知识的旅程,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探究活动,并利用微课记录实验结果,比如在家里养花种草的时候,学生们可以拍下一段短视频,将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都记录下来,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对其间的形态变化和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并与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相结合,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还会进行交流。这样做不仅可以大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让他们接触到课堂以外的生物学世界,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积极地探索和思考,在实践和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使生物学的学习延伸到生活的各个角落[3]。

结语

在“互联网 + 教育”视域下,初中生物微课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以其特有的优势,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实验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给生物学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学能力。展望未来,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将微课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将教学实际和学生们的需要相结合,对微课的设计和使用进行持续的优化,使微课在初中生物学的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帮助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和生物学科素养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宇行. “互联网 + 教育”模式下的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初中生物教学课程为例[D]. 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2]潘紫千,潘斌. 初中生物学课堂辅助微课体系的设计与应用[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20(32):44-48.

[3]赵恒虹.论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23,24(24):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