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学前儿童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巨一岚 牛凯
商洛学院 陕西商洛 726000
摘要:随着新时期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在重视对学前儿童劳动教育的同时,劳动教育越来越被视为可以有效地培养儿童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对儿童品德教育、社会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鉴于儿童的身体、心理发育极其重要,因此在这个时期适时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幼儿身心各方面的综合发展,能够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掌握生存技巧,培养有责任感、善于合作、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本文从儿童劳动教育的概念入手,剖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学前儿童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原则,并针对其实施途径展开探讨,如融合劳动教育到生活中、实施劳动项目、游戏加深教导等。
关键词:学前儿童;劳动教育;教育体系
引言
对学前儿童来说,劳动是自我完善的修行。儿童具有制作的本能,其劳动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就是成人,是造就人的工作。他们依靠劳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劳动,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发挥创造力、并在实践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与价值。这种经历有助于他们逐步建立起自我认同,培养独立性和责任感,同时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学前阶段,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与他人合作、并学会珍惜成果,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劳动教育在学前儿童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学前儿童劳动教育的定义
学前儿童劳动教育是为了让儿童有机会亲手尝试并从中体会到工作意义与价值,而获得的基本工作技能和承担工作职责、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等重要品质的教学过程,它既强调了对于儿童知识层面的教育,又关注对其情绪、想法乃至行动产生影响,培养他们对工作的敬意与热爱。为了使学前儿童能够在安全且快乐的环境中进行劳动教育,教师要结合他们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制作适宜的课程方案,并激发孩子动手实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儿童在身临其境中学会合作、分享与担责等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如此,我们的劳动教育不仅是针对家务劳动,我们还可开展园内集体性的作业、饲养植物动物劳动等多种模式,这些都是孩子各方面成长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新时代背景下学前儿童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适应儿童发展规律的原则
学前儿童教育应当遵循孩子本身的生理、心理发育规律并制定适应孩子认知、实践、情绪的劳动学习活动。在幼儿时期,孩子的认知发展和情绪、控制力并不高,因此,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给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在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时,对于孩子较为直接的工作,如对玩具进行整理或是给植物浇水等方式去培养基础的劳动能力以及实际劳动行为,注重劳动过程中的趣味和游戏性质以让孩子处于愉快的劳动环境中感受到劳动成果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随着孩子逐渐成长,我们的劳动教育所采用的内容也应当循序渐进,难易程度更高,让孩子不断在挑战与成就感中学习劳动的责任和承担。除此之外,我们在劳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孩子的个体差异,让孩子可以在活动中自主选择,有发散思维的时刻,以此调动起劳动教育的主动性。
(二)注重实践操作与创造性的原则
学前儿童劳动教育应以实践操作为核心,通过真实的操作训练来帮助儿童建立动手能力和经验,增加儿童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有效性与创造性。对于儿童来说,灌输式的抽象知识或者枯燥的讲解很难吸引他们,因此内容要有实操性和互动性,让儿童亲自动手解决项目中的问题,享受工作的乐趣并建立工作观念。比如园内蔬菜种植、糕点烘焙、手工作品制作等实践作业,能够提升儿童的动手能力,并启发儿童的创造力,同时,“做中学”更能帮助儿童掌握各种技能。另外,劳动活动的设置也需要鼓励儿童发挥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和尝试各种可行的设想、在实践尝试的过程中再探究、再发掘、再创造。
(三)家庭与学校协同教育的原则
学前儿童的劳动教育不应仅限于幼儿园的课堂内,还需要家庭的积极参与。因为他们最初是在家中接受最初的启蒙教育,因此,家长也需要通过具体的行为对工作本身的价值、意义和贡献进行引导,比如通过让子女执行各种劳动,比如打扫卫生、做饭、洗衣服等,让孩子切实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实际价值,这样才能意识到完成家中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家长的配合也可以达到教育效果一致的效果,因为学校的教师会不定期对家长进行沟通,这就能够增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性,让教育过程更加平顺高效。而学校的教师也需要给家长一些创造有利于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环境方面的引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新时代背景下学前儿童劳动教育体系的实施路径
(一)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将劳动带进日常生活环节,学前儿童劳动教育中我们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可以开展劳作。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类劳作行为,如整理自己的玩具、帮助摆放餐盘、擦拭桌椅等,为孩子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去学习与体验什么是劳动。父母与教师要借助具体家庭或者学校的工作让孩子有机会体验自然环境中的工作场景,感受到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孩子在自然生存的环境中,在慢慢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对工作的认可感与工作主体的参与意识。另外,我们也要为孩子提供多样的劳动场景,积极引导孩子参与家庭日复一日的家务劳动以及学校各项劳动,增强责任感以及自主的独立性。随着孩子的成长,随着劳动发展的进度可以提高劳动要求,逐渐由简单项目到复杂活动的转换,让孩子能够通过真实行动学会思考处理问题的解决与自主管理能力的积累。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
为了让学前儿童能够拥有更多丰富多彩的劳动体验,教师应设计并开展多形式多类别的劳动实践活动,例如园地的简单耕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制作、简单的饭菜制作等,既可以让儿童体会基础简单的劳动技能,又可以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参与性劳动,在活动中与同伴一起动手实践、锻炼协同合作能力以及养成和树立责任意识。针对四季或节日活动的变化调整实践内容,例如春天可以耕种,在秋天可以进行收割实践体验等,这样可以让儿童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实践体验。
(三)通过游戏与互动提升劳动教育效果
学前儿童的学习偏向于游戏和互动,因此将劳动教育与游戏结合,可以有效提升教育效果。教师在计划课程时,可将不同类型的工作任务(如扮演角色、虚拟商业等)融入游戏以开展工作,进而让孩子透过实际体验了解工作并体验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这种互动模式让孩子可以在“玩”中学到知识和经验,并培养勤奋和创意的行为。因应个别化的教育目标和儿童的兴趣,老师可灵活编排工作游戏,在游戏中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引导他们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行为。
结语:新时代下的儿童劳动教育不仅有助于儿童动手能力的培养,还能助力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责任感、互助合作的意识以及创造性思维。通过积极的劳动教学组织模式,能够为儿童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将劳动教育渗透到生活当中,并落实到丰富多元的实际操作活动项目当中,以游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来增强教育效果,这些方法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掌握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与社会。家校一体化相结合会增强儿童劳动教育的实施力度,让儿童在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的作用下逐渐树立良好的劳动习惯。
参考文献:
[1]邓菊香,钟群燕.学前儿童劳动教育的误解,困境及支持策略[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2, 37(2):91-95.
[2]陈迪,向桂.学前儿童劳动教育协同育人路径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8):3-3.
[3]李凌怡.新时代学前儿童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J].孩子, 2021(16):53-55.
本文系2024年商洛学院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新时代学前儿童劳动教育现状与路径优化研》(编号:24SWK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