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对建筑工程招标采购风险及管控工作的探索
腾川川
江苏水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江苏 22300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招标采购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当前建设单位在招标采购过程中面临招标人员行为不规范、采购供货商选择不当、工程款支付方式落后等风险问题,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招标人员职责管理、规避供货商选择风险、创新工程款支付程序等管控对策。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旨在规范招标采购行为,提高招标效率,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建设单位与投标方的互利共赢。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标采购;风险管理;供货商选;招标人员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建设单位需要通过招标采购来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和材料供应商。科学规范的招标采购管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促进建筑市场的良性竞争,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在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中,招标采购管理贯穿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已成为建设单位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管理手段。
1建筑工程招标采购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招标采购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及招标、发标、评标、合同等工作。首先,建设单位需要确立合理的采购策略和目标,根据项目需求确定招标采购的范围、规模和时间计划,同时编制详细的招标文件,包括招标公告、技术要求和合同条款等,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其次,建设单位需要通过评估供应商的资质、绩效、技术能力、信誉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参与招标,建立科学的评标体系。最后,与中标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工程质量要求、进度、支付方式、变更管理等内容[1]。然而,在复杂建筑工程开发中,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系统规划管理,这增加了成本控制难度。为此,建设单位应当建构专门的招标采购管理部门,全权负责相关工作。目前许多建设单位由于重视程度不足,未配置专业的招标采购管理人才,导致无法充分发挥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的价值,影响后续工程开发建设。
2建筑工程招标采购的主要风险分析
2.1招标人员行为不规范
对于招标方,招标人员掌握着项目的关键信息和决策权,容易成为潜在投标人“围猎”的对象。存在利用职务之便暗箱操作、量身定制现象。因此,建设单位针对建筑工程招标采购工作进行管理时,应当重点管理规范招标人员的行为,因为招标人员的行为不规范、职业道德缺失,将对招标采购工作造成直接的影响。为避免暗箱操作、利益输送、受贿腐败等问题出现,必须严格规范管理招标人员的行为,采取全方位地监督和监控措施,确保招标人员的行为符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此外,还应加强对招标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以确保招标采购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2.2采购供货商选择不当
建设单位进行招标采购时,应当对供货商的信用、资质、实力等多项指标进行客观比较与系统评估,以确保选择合适的供货商。然而,如果采购供货商选择不当,可能导致供货商的技术能力、服务质量、商品价格等方面不符合项目要求,对后续建筑工程的整体开发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因此,建设单位需加强对供货商选择过程的监督与审核,制定明确的供货商评估标准和流程,并建立标后履约评估机制,为确保选择合适的供货商,为项目提供优质的物资和服务[2]。
2.3工程款支付方式落后
部分建设单位进行招标采购时,仍旧采取传统的工程款支付程序,即在工程款支付时,将资金管理的风险转移给投标方,在款项支付时存在客观延迟,导致供应商资金链断裂,该种支付方式看似转移了资金管理风险,但却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开发进度,不利于建设单位实现项目开发的既定目标。因此,建设单位应积极推行现代化的支付方式,如阶段性支付、质量验收后支付等,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供应商的合法权益,推动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3建筑工程招标采购风险的管控对策探究
3.1招标人员职责的管理优化
在招标人员工作职责管理模式优化时,应当确保招标人员对建筑工程的整体招标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公布招标采购信息。为保证招标工作有序开展,招标人员需负责招标文书的起草修订,对投标人进行严格审核,杜绝资质不全的投标人。在资质审核时,应当客观评估投标单位的生产能力、企业资质、经营水平、行业信誉等,及时与投标人沟通疑问,获取真实有效的投标信息。同时,应组织专家小组对招标工作进行整体研判,根据建设单位的成本控制要求选择适宜的中标单位。在审核投标人资质与实力时,必须明确投标人职责,确保其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准备并整理相关文件材料。建设单位需及时发布招标采购会议信息,便于投标单位参加。对于中标单位,需严格执行合同要求,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避免因施工质量问题引发索赔,影响工程开发。因此,招标人员必须明确工作职责,严格落实招标文件,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对招投标工作的全过程监督,确保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同时,加强对招标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其廉洁自律意识和业务水平。完善诚信评价体系,保证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3.2采购供货商选择风险规避
招标采购环节需要选择供货商,为保证建筑工程开发成本管控的有效性,则需要针对供货商的选择风险进行有效规避。笔者认为建设单位进行招标管理时,不能将采购供货商的选择限定于较小的阈值,应当秉持“货比三家”的理念,对多家供货商进行比较评估,为招标采购提供更多选择空间。同时,在多家供货商选择时,可形成供货商良性竞争的环境,有助于建设单位实现既定的谈判目标,即降低供货商的报价。进行供应商培育,通过选、用、育留方式,选择最优的供货商,有效保证建筑工程开发建设的可行性。若招标采购环节,建设单位选定供货商后,应当基于招标文件,及时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进而形成一定的法律效力。在后续相关工作开展阶段,建设单位与供货商均需要严格执行合同条款、履行各自的职责与义务,保证建筑工程整体开发建设的质量与安全。
3.3工程款项支付程序的创新
为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招标采购的管理工作效能,应当针对建筑工程的款项支付方式与程序进行合理优化,避免采取传统繁琐的支付方式,进而阻碍建筑工程的整体有序开发建设。笔者认为,在支付程序进行改革创新时,应当在招标环节,由筹办招标活动的建设单位根据市场情况,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合同条款。如是邀请招标,建设单位可与被邀请投标企业进行深入沟通,进而就新的支付程序达成一致意见,并将其写入合同条款当中,对合作双方产生一定约束力。合同签订前,进行合同交底,建设方就合同中的关键点输出,明确双方责任和任务,规避对于合同认识不清的风险,就工程款支付双方进行沟通,避免付款资料申请次数多、周期长等问题,确保按时支付。尽管建设单位作为招标方具有权威话语权,但建筑工程开发属于合作双赢的市场活动,为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加入投标活动,便于建设单位进行“优中选优”,选择最佳的投标单位,实现建筑工程开发的预期经济效益,应当认识到招标采购环节中,工程款项支付程序创新的意义与价值,进而结合建设单位的工作要求,以及项目开发特点,打造具有项目特色的工程款支付程序与方式。
结束语
通过对建筑工程招标采购风险及管控措施的探讨,可以看出科学有效的风险管控对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单位应当持续完善招标采购管理体系,加强招标人员管理,优化供应商选择机制,创新支付方式。展望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议建设单位积极探索数字化招标采购平台建设,推进智能化评标系统应用,建立供应商信用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招标采购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为建筑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蔚.建设单位对建筑工程招标采购风险及管控工作的探索[J].中国住宅设施,2023,(09):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