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及防治策略研究
李东方
身份证:211322199308046263
引言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凭借其强度高、可塑性强、成本适宜等特点,成为各类建筑结构的核心材料。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其施工质量不仅影响建筑的外观和使用功能,更决定着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然而,由于混凝 涉及材料配比、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导致施工质量 题 如裂缝、强度不足、蜂窝麻面等。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结构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因此,深入研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及防治策略,对于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确保建筑工程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意义
(一)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建筑工程的首要目标,而混凝土施工质量是保障结构安全的基础。混凝土作为结构的主要受力材料,其强度、密实度等性能直接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若混凝土施工质量不合格,结构可能在荷载作用下出现变形、开裂甚至坍塌,严重威胁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能够为建筑结构提供可靠的力学支撑,保障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安全稳定。
(二)提升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自然环境和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的能力。混凝土施工质量与结构耐久性密切相关,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蜂窝等缺陷,会使水分、氧气、腐蚀性介质等更容易侵入混凝土内部,导致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等问题,加速结构的老化和损坏。高质量的混凝土施工能够减少这类缺陷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从而延长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三)保证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
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需要依托高质量的混凝土施工来实现。例如,屋面、卫生间等部位的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其防水性能,若存在渗漏问题, 会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墙面、地面的混凝土施工质量则关系到建筑的平整度、垂直度等外观质量和使用舒适度。良好的混凝土施工质量能够确保建筑各部位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实用的居住和使用环境,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品质。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
(一)混凝土材料相关问题
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施工质量的源头因素,常见的材料问题主要包括配合比不合理和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配合比不合理表现为水泥、砂、石、水及外加剂的比例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和易性差等问题,如水泥用量过多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裂缝风险,砂率不合适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则包括水泥强度等级不足、砂石含泥量过高、杂质过多、外加剂性能不稳定等,这些都会直接降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为施工质量埋下隐患。
(二)混凝土施工过程问题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是引发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涉及搅拌、运输、浇筑、振捣等多个环节。搅拌环节若搅拌时间不足或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和易性差、成分不均;运输过程中若时间过长或出现离析现象,会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浇筑时若未按规定分层浇筑、振捣不密实,会使混凝土内部产生蜂窝、麻面、空洞等缺陷;浇筑后若未及时进行抹面处理,可能导致表面出现龟裂。此外,施工过程中对模板的安装和拆除不当,也可能造成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表面损伤等问题。
(三)混凝土养护及环境影响问题
混凝土养护是确保其强度增长和性能稳定的关键环节,养护不当会引发一系列质量问题。常见的养护问题包括养护不及时、养护时间不足、养护方式不合理等,这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产生干缩裂缝,同时影响水泥水化反应的充分进行,降低混凝土强度。此外,环境因素也会对混凝土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如高温环境下混凝土水分蒸发过快,易出现塑性裂缝;低温环境下水泥水化反应缓慢,混凝土强度增长迟缓,甚至可能遭受冻害;大风、降雨等天气则可能干扰浇筑和养护过程,影响混凝土表面质量。
三、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问题的防治策略(一)加强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
防治混凝土材料相关问题,需从源头加强质量控制。首先,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特点、强度等级、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材料比例,并通过试配验证其性能。其次,要加强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对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测,不合格的材料不得用于工程。同时,在材料储存过程中,要采取防潮、防晒、防雨等措施,确保原材料性能稳定。
(二)规范混凝土施工操作流程
规范施工操作流程是解决施工过程问题的核心措施,需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控。搅拌环节应保证足够的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成分均匀、和易性良好;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混凝土离析,控制运输时间,必要时采取保温或保湿措施;浇筑时应分层分段进行,严格控制浇筑厚度和速度,振捣要均匀密实,确保混凝土充满模板各个角落,避免漏振、过振;模板安装要保证位置准确、支撑牢固,拆除时要遵循合理的顺序和时间,避免对混凝土结构造成损伤。此外,施工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三)强化混凝土养护及环境应对
针对养护和环境影响问题,应制定科学的养护方案并做好环境应对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覆盖保湿,根据气候条件选择洒水、覆盖塑料薄膜、喷涂养护剂等合适的养护方式,确保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时间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对于高温、低温、大风、降雨等特殊环境,要提前制定应对策略,如高温时采取遮阳、洒水降温等措施,低温时采取保温加热措施,避免混凝土受冻,大风天气注意防风保水,降雨时及时覆盖防雨布,防止雨水冲刷混凝土表面。
结束语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关乎建筑结构的安全、耐久和使用功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材料问题、施工过程问题及养护与环境问题,需要通过加强材料质量控制、规范施工操作流程、强化养护及环境应对等策略加以解决。在实际施工中,应树立全过程质量管控意识,将防治措施贯穿于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持续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耐久的建筑产品,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兆帅, 王继龙.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措施[J]. 陶瓷, 2025, (06): 111-114.
[2]龚应武.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问题及防治[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5, (15): 91-93.
[3]雷亚军.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分析[J]. 陶瓷, 2024, (08): 19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