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落实教学评,提高有效性

作者

钱昌明

苏州市吴江区东太湖实验小学

前言:作为时代发展下的新型教学策略,教学评一体化能够很好地助推学生技能掌握与知识应用。相较于传统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建构方式而言,更有利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拓展学生学习形式、归还学生学习主体的目的。基于此,则需要小学体育教师能够充分抓住教学评一体化的优势,使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促进教学相长,为小学生运动技能与知识的掌握提供保障,并奠定学生后续的自主与深度学习基础。

一、传统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建构时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们对于助推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体育教学也随之受到更多关注。面对传统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建构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将其进行解决。

(一)教师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由于受应试教育深远影响,小学体育教学往往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教师与家长都存在着“唯成绩论”的观念,因此体育教学可能被其他文化课学科占据。即使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小学体育教学依旧存在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大部分情况下,教师并没有为学生创设更具趣味性和多样性的课堂氛围[1]。学生的体育课可能变成单纯的活动课,又或是模仿教师动作的过程。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会使教学氛围逐渐枯燥,不利于贴合小学生自主学习需求,更无法助推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建构

(二)学生学习主体无法展现

传统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建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往往无法得到很好地展现。教师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空间,而学生的运动也只是对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教师过分依赖,然而其体育技能掌握水平以及核心素养,却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如学生自主探究或纠错的机会不多、教师过分干预学生的实践过程等等。这些问题都会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大打折扣,不利于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更不利于助推学生的深度学习与自主学习。

(三)教师评价板块重视不高

教学评价应当是课堂活动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对评价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高。教师只是单纯地带领学生对当天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在学生大致进行实践后,便使体育课变成活动课[2]。这一教学活动建构方式无法充分发挥评价环节的有效性,如学生无法通过教师以及他人所给的评价,了解自己当前体育技能掌握水平,而教师也无法通过收获学生的评价,对后续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因此,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质量则往往存在着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不利于赋能学生的自我认知,也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导致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

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体育有效性课堂建构策略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且不容忽视的,而教育的意义则是为学生提供更加公平的学习机会[3]。以此最大限度地缩短学生之间已经存在的差异,使学生能够在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取得相应成长与进步。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运用则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小学体育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以及多样化的活动建构,可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在学生的兴趣驱使下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从而缩短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不断强化学生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

(一)以教学活动为基础,以评促教、教评相容

体育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更是体育课堂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教”则是教师展开教学的基础。在现如今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促进下,小学体育教师若想要更加高质量地提高体育教学活动建构效率,则应当明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优势。合理利用评价助推教学质量提升,并使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其技能掌握水平。与此同时,根据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所给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并对教学方式进行科学优化。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质量,更有利于为学生带来成就感与自豪感[4]。而在这一过程中,则需要小学体育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建构时仔细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将评价融入教与学的过程中,给出更加客观且公正的评判,并反思自己在教学活动建构时的不足之处。以此积累教学经验,并在后续活动建构时不断优化教学目标与教学质量。并且,在以评促教时,小学体育教师也需要切实考虑到学生当前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合理运用评价术语与口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并为学生带来成就感,激发其体育运动兴趣。抓准评价以及鼓励的最佳时机,充分发挥体育教育价值。

例如,小学体育教师想要提高学生跳跃能力,便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为学生介绍当天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主题并产生相应兴趣。在这之后,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小游戏,如带领学生模仿动物,结合“兔子舞”音乐优化教学氛围,让学生在音乐的引领下与教师共同互动,使学生能够进入学习状态,并为后续体育学习奠定基础。其次,注重为学生创设合作探究的环节,丰富教学活动建构方式与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相关技能。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呼啦圈”等道具,让学生尝试用更加丰富多样的方式跳进呼啦圈中。每位学生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在与同伴交流沟通过程中进行尝试。如果有些学生选择“单脚跳进去”;有些学生选择“双脚并拢屈膝蓄力跳进去”“有些学生选择单脚发力并双脚落地”等等。丰富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调动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而后,教师则需要为学生的尝试给予肯定与赞赏,达到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接下来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示范正确的单脚跳、双脚跳等动作,搭配贴合学生逻辑思维水平的语言讲解,使学生注意跳跃落地后的重心等问题,从而避免学生由于摔倒等问题而受伤的情况发生。最后,为学生提供练习的空间,在学生练习时,仔细观察并分辨学生动作是否存在误区。通过给出学生恰当的评价,纠正学生运动行为,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此,使评价能够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教师评价的引导下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改正,以评促教,使教师也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不断调整教学节奏,对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进行优化,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为学生后续的自主学习与全面发展提供前提。

(二)以自主学习为主体,以评促学,学评融合

学生应当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学”则同样是课堂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并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5]。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领悟体育动作要领与方法,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并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掌握运动技能,最终将知识内化。正因如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模式进行课堂优化时,则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当前成长状态以及其基本情况。能够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其运动能力给予学生适当评价及教导,让学生可以享受体育学习,并更加健康、自如地参与体育运动。客观来讲,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动作的不规范、发力的不准确等多种问题都有可能对学生的关节、肌肉等造成损伤,从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因此,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更需要体育教师提高教育标准,严格指导并规范学生的动作。而在这期间,教师需要明确不同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是具有差异性的,因此教师也需要基于因材施教原则,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方式规范学生动作。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确保教学的合理性。并结合客观的评价与指导,使学生能够正向看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让学习与评价能够得到融合,从而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在带领学生对“排球”展开学习过程中,面对大部分为零基础的学生时,教师则应当为学生设计由浅至深的驱动任务。依托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策略,并以学生为中心,及时给予评价,助推学生的实践与知识。首先,排球是一项团体运动项目,那么教师便可以选择首先带领学生对团队的意义进行探索。通过游戏活动的融入,带领学生拉伸身体,与同伴相互配合,达成相关目标,实现教学前热身的目的,并赋能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其能够逐渐形成更加正确的思想观念。之后,教师可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渗透排球运动中有哪些规则、技巧、参与者等内容。基于数字化教学辅助工具的运用,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教学体验,让学生能够动态化地对排球的相关规则进行了解,从而奠定后续学习基础。其次,鼓励学生触摸排球,并展开简单的拍球与颠球尝试。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注意安全,及时根据学生的运动情况给予其合理评价。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实践空间,使学生可以在视频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练习,并主动与他人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助推学生之间的共同成长。最后,教师便需要通过对学生的观察,结合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动作不规范以及不准确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并再次给予学生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发现正确的操作方式能够带来哪些好处。使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评促学,赋能小学生接下来的科学学习。

(三)以教学评价为结尾,弥补不足,纠正错误

以往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建构过程中,教师对评价环节的重视度往往不够高。然而若教学目标是起到方向性作用的“导航”,那么评价则是一堂课的总结与收尾,同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学评一体化活动建构过程中,“评”不仅代表着即时性评价,重视课后评价、师生互评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推进,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能够重视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内容,并将其融入教学评价环节中,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并更具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帮助学生正向面对自己与他人,从而赋能学生后续的深度学习。那么,小学体育教师则应当能够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对课堂评价环节进行优化设计,从课堂中的评价,到课后的评价,更加多样化地使学生透过评价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此,赋能小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使其今后的体育学习质量可以得到提高[6]。

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应当首先选择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如在教学初始环节,教师可以选择将热身小游戏融入课堂,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从而为后续的体育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而在这一过程中,及时抓住学生“洪亮的声音”“充满活力的动作”“欢乐激情的表情”等方面给予激励性评价,起到鼓励学生、为学生带来自豪感的作用。其次,在新知识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复习,而基于学生的回答与反馈,从学生“动作掌握水平”“准确度”“积极性”等多角度入手,使学生充分明确自己做得对的地方,并在后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好则延续。再者,教师在为学生创设小组合作活动后,依托任务的创设,给予学生充分实践机会,并来回巡视学生的实践情况。通过给出学生即时性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有哪些动作需要纠错等等。助推学生的深度学习,使学生后续动作掌握水平得到提高。最后,教师则需要抓住教学总结环节,通过评价的渗透与应用,为学生建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以及自我评价等多种机制。让学生指出教学活动中不喜欢的环节、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不足之处。切实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使学生能够享受体育学习,并愿意参与到后续体育教学活动中。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助推小学体育课堂的多元有效开展。

结论:综上所述,体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能够追随时代发展脚步,不断对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和努力,最终形成更适宜学生全面成长且恰当的教学方法。而教学评一体化作为时代发展下更加高效且有效的教学模式,小学体育教师应当能够将其融入课堂活动中,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体育学习,归还其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在课堂中的话语权与参与度。吸引小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吴茂军. “学、练、赛、评”一体化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J]. 亚太教育, 2024, (17): 63-66.

[2]段修寒. 以学定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J]. 田径, 2023, (10): 64-65.

[3]戴伟鹏. 探索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策略 [J]. 华夏教师, 2023, (27): 91-93.

[4]张自文. 浅谈小学体育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策略与方法 [J]. 田径, 2023, (09): 22-24.

[5]尹明坤.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分析 [J]. 田径, 2023, (09): 26-27.

[6]郭文旭. 基于兴趣教学视域下——小学体育有效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J]. 田径, 2023, (08): 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