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在实践中绽放青春之花浅谈《实践论》对大学生成长的启示

作者

郭英

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1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典之作,被喻为“哲学星空明亮耀眼的双子座”之一,它深刻地阐述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正处于知识积累、价值观形成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实践论》中的哲学思想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宝贵的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各种挑战。

一、《实践论》的核心要义第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唯一的检验标准。人类的认识源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人们能够直接接触和了解事物的现象,进而深入探究其本质。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实践)科学家们才能逐步认识到自然规律;在无数次生产过程中(实践)工人不断摸索才能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

第二、认识的发展必须经过两个阶段、两次

1、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实践论》指出认识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即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表面现象、个别属性的认识,如对物体颜色、形状、声音等的感知,感性认识具有表面性、不深刻性等特点。而理性认识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理性认识形成后,还需要回到实践中去。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理性认识的正确性;只有在实践中,理性认识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转化为实际的成果。

第三、认识运动的规律

《实践论》指出人的认识具有有限性,而事物发展具有无限性, 所以在认识的过程中,需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于无穷,把握相对真理,进而认识绝对真理,无数相对真理汇成绝对真理的理论长河。

实践论以其对认识与实践关系的精辟论述,构筑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坚实基石。强调亲身实践、注重知行合一、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等是它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它对于当代大学生如何有效学习、健康生活、科学规划人生、积极投身社会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行动指南和精神财富。

二、《实践论》对当代大学生学习方面的启示

(一)重视实验与实习

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实验课和实习是大学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实验课能够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化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条件和过程。实习则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职场环境、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机会。文科类学生也需要实践,如新闻专业学生到媒体机构实习,能够在实践中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等技能。另外,参与导师的学术研究项目也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式。大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如何收集资料、设计研究方案、进行数据分析等科研技能。同时,通过与导师和团队成员的交流合作,能够拓宽学术视野,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也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将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的循环过程。

(二)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实践论》的辩证思维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对待知识。大学生不应盲目接受书本上的知识,而应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批判性思考。一方面,要认识到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某些知识可能需要更新和完善。如在经济学领域,传统的经济理论在面对新的经济现象如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时,可能需要进行修正和发展。大学生在学习经济学时,既要掌握经典理论,又要关注现实经济实践中的新变化,不断探索和发展经济学知识。

《实践论》的辩证思维有助于解决学习中的矛盾。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矛盾、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矛盾是大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矛盾。运用《实践论》的辩证思维,大学生可以认识到这些矛盾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并且通过不断调整学习方法来解决矛盾。如在处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时,可以先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为学习专业知识提供坚实的支撑,同时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回顾和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三、《实践论》对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启示(一)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效管理日常生活

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团活动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通过志愿服务(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环保活动等),大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社团活动则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与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同学交流合作的平台,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这些实践活动能够让大学生从书本世界走进现实世界,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实践论》对大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自我管理也有重要启示。好比在健康管理方面,大学生不能仅仅依赖理论知识,知道健康饮食的标准,还需要通过实践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他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顿饭做起,不断尝试和调整饮食结构,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

《实践论》提醒大学生要正确认识人际关系的本质。人际关系是在人际交往实践中形成的,它不仅仅是表面的社交互动,更涉及到利益、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因素。 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首先要通过实践去了解他人的需求、性格和价值观等, 人际关系的基础。在认识人际关系本质的基础上,大学生需要通过积极的实践来改善人际关系。 沟通技巧、包容他人、解决人际冲突等。如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认为应该宽容,而是要在实际的沟通和互动(实践)中去化解矛盾,通过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宽容,从而修复和提升人际关系。

四、《实践论》对当代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启示

(一)职业规划与实践

大学生在职业规划的初期,需要进行职业探索,这一过程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他们可以通过参加职业体验活动、实习、访谈等实践方式,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前景等感性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形成对自己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的理性认识,从而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大学生要不断根据实践情况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职场环境的变化,他们可能会发现原来的职业规划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修正。这就要求他们将新的认识(理性认识)再次应用到实践中去,如通过参加职业培训、学习新技能等方式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二)职场中的认识与实践

1.适应职场环境

通过实践来适应职场环境是初入职场的大学生的必备环节。职场与校园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工作节奏、人际关系、企业文化等方面。大学生要积极参与职场实践,从感性上熟悉职场规则,然后通过理性思考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态度。如在一个注重团队合作的企业中,大学生要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协作,同时思考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2.解决职场问题

工作任务繁重、人际关系复杂等问题是大学生在职场中会遇到的常见问题。《实践论》的思想,助他们先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感性认识,了解问题的表现、影响范围等。然后,通过理性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制定解决方案。最后,将解决方案应用到实践中去,检验其有效性,并根据实践结果进行调整。

五、结语

总之,《实践论》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启示。学习上引导大学生重视实践实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生活上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正确处理人 职业发展方面,有助于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适应职场环境。当代大学生务必深入 《实践论》, 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现 展需求, 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实践论》犹如一座智慧的灯塔,为当代大学生 路上照亮前行的方向,激励他们不断通过实践探索真理,在认识和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在实践中绽放青春之花。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2. 宋雨青 试论毛泽东《实践论》对当代青年发展的几点启示[J]探索研究2024 /3

3. 李荣亮 张维真 《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当代启示[J] 求知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