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高年级实践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反馈

作者

盛茗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铁路小学

引言

“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提高课堂教育的效率。在这一背景下,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评价方式的改变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其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如何在“双减”政策的框架下,合理设计高年级语文实践作业,并通过有效的评价反馈促进学生的成长,是当前小学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的原则与实践

1.课内外衔接的作业设计原则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课外作业的设计不应脱离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围绕课堂所学知识展开,做到课内知识的延伸与巩固。例如,某小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将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提炼为练习材料,设计了与课文相关的语文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口头与书面练习。作业内容强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让学生用课堂学到的词语构造实际对话,增强语文学习的实用性。此外,课外作业不应单纯重复课本内容,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表达等方式来延伸和应用课堂知识。

2.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作业难度调整

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不同年级间差异较大,作业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发展进行调整。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已有了一定发展,但仍处 确保既不简单,也不过于复杂。某学校设计了一个名为“字词大挑战” 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选择相应的挑战。通过这个设计,学生不仅 ,还能在完成较高难度的作业时感受到成就感。此类设计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因 情绪,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主选择与认知发展的能力提升。

3. 实践性作业的多样化与趣味性

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注重趣味性和创新性。高年级学生往往对传统的书面作业产生疲倦感,设计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作业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古诗《稚子弄冰》时,教师安排了“诗歌情境再现”的作 生以小组形式,根据诗中的意境,自编剧本、设计场景,进行表演并录制视频。 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能体验到表演中的乐趣,从而增加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深度。这种设计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意思维,也使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语文学习的距离。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实践作业的评价与

1.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评价标准需要具体、清晰,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某小学在语文作业评价中采用了“任务完成度”和“创新表现”两项标准。通过任务完成度来评价学生是否按照作业要求完成了各项任务,创新表现则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独立思考与创意表现。例如,针对五年级课文《刷子李》中的写人方法,教师设计了一项作业,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式,写一写身边有特点的人。在评分时,教师不仅评判学生是否按要求完成了文章内容,还对文章中的创意和独特视角给予额外分数。这种评价标准能够更全面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单纯依赖于字面答案,而是通过多维度的标准考量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

2.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选择

传统的语文作业评价主要依赖纸笔 验和教师的主观评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评价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某小学在进行阅读理解作业时, 还鼓励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学生完成后,通过班级内的朗读比赛或小组展示 所学内容。例如,教师布置的“推荐一本书”写作任务,在书面作业的 展示自己的作品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得到 充分锻炼。同时,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3.反馈的即时性与个性化

作业的反馈不仅要及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在语文教学中,反馈应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例如,在语文作文批改中,某学校的教师会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详细的修改建议。对于表达不清的地方,教师会指出具体句子,帮助学生改进语句结构;对于词语使用不当的情况,教师会给出正确的词汇替代方案,并提供相应的例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在课堂上,教师还通过一对一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制定改进计划。这种即时的反馈不仅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反思能力的提升。

结论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小学语文高年级的作业设计和评价机制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合理的作业设计应注重与课堂教学的紧密衔接,体现学生的认知发展与兴趣需求。通过设计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和多样性的作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作业评价的科学性和多元化,是保障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通过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并采用口头与书面结合、即时与个性化反馈等多种方式,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进行有效指导。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反馈机制的优化,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还能提高学习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继续探索更加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作业设计与评价策略,以实现教育的本质目标——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晓明. (2021).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教育研究, 42(7), 45-49.

[2]张伟. (2020). 小学语文作业评价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小学教育理论, 38(4), 23-27.

[3]刘俊. (2022).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与学生评价反馈. 教育科学, 41(5), 55-59.

[4]王凯. (2021). 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与评估策略. 基础教育研究, 39(6), 31-35.

【本文系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 2024 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高年级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编号:SGH24Y085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