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研究
皮娟
国图先行(湖北)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本文围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展开探究。阐述了当前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现状及问题,剖析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其中的重要性,提出从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等方面着手的规划策略,期望为城市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协同发展,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建设用地规划路径。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研究
引言
近些年来,城市化的脚步愈发急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也如吹气球般不断膨胀。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宛如城市发展这部宏大乐章中的关键音符,对城市空间形态的雕琢、资源的合理调配以及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资源日益紧张、环境问题愈发棘手的当下,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来开展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研究,在城市发展、生态保护与资源高效利用之间寻得平衡,已然成为城市规划领域亟待攻克的难题,关乎城市未来能否长久繁荣。
一、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现状及问题
(一)建设用地规模盲目扩张
一些城市为快速提升经济和形象,盲目扩大建设用地,导致耕地和生态用地被侵占,粮食安全和城市生态平衡受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
(二)空间布局不合理
城市规划缺乏科学考量,功能分区混乱,工业与居住用地混杂,影响居民生活;商业区过度集中,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均,影响城市运行效率。
(三)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城市存在大量低效利用土地,如闲置土地和粗放经营的工业园区,土地资源浪费。老旧城区建筑密度低,新开发区域过度开发,影响城市空间品质和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中的重要性
(一)资源合理配置
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认识到资源有限性,科学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优先满足重点发展和民生项目用地,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供应,为城市长远发展打下资源基础。
(二)生态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有助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绿地、水系等生态空间,维护生态系统完整稳定。减少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破坏,降低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为居民创造宜居生态家园,提升城市生态竞争力。
(三)社会公平与稳定保障
可持续的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注重社会公平,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居民公平享受服务。规划适宜居住用地,提供多样化住房选择,满足不同收入群体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居民幸福感与归属感。
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原则
(一)生态优先原则
规划过程中,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位。充分尊重自然地形地貌与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优先安排生态用地,构建完善的生态网络,比如建设城市绿道、生态廊道等,让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节约集约原则
秉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理念,提升土地利用强度与效益。鼓励土地混合利用,在同一地块内融合多种功能,减少不必要的功能分区。通过提高建筑容积率、合理开发地下空间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
(三)以人为本原则
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便捷的交通系统,缩短居民通勤时间;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让其与居民生活圈紧密契合,方便居民日常生活。注重打造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如街头公园、广场等,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与宜居性。
四、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策略
(一)科学合理布局建设用地
1.优化功能分区
依据城市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科学划分功能区。把污染较大的工业用地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者远离居民区的地方,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合理规划商业区、居住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区,形成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2.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加强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协同规划。统筹考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和生态保护,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城市群发展中,合理确定各城市的功能定位,避免重复建设,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提高区域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二)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1.盘活存量土地
加大对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的清查和处置力度。通过土地收储、再开发等方式,让闲置土地重新 “活” 起来,投入市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老旧城区进行更新改造,在不增加建设用地规模的情况下,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实现土地的二次开发利用。
2.推广节地技术和模式
鼓励采用先进的节地技术,如立体绿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在城市建设中,推广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减少土地浪费。制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激励政策,对节约集约用地的企业和项目给予奖励,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三)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1.保护生态空间
严格划定和保护生态保护红线,确保城市生态空间不被侵占。加强对城市公园、湿地、森林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通过生态空间的保护和修复,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将绿色基础设施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等,增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推广绿色交通设施,如建设自行车道、步行道等,鼓励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打造绿色低碳城市。
五、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法规支持
制定和完善与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建立健全土地供应、使用和监管制度,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加大对违反规划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强化技术支撑
加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精准分析和监测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加强规划人才培养,提高规划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保障规划的高质量实施。
(三)建立动态监测与评估机制
建立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动态监测与评估体系,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通过动态监测与评估,确保规划始终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规划目标。
结论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是城市迈向长远、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剖析现状问题,明确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和规划原则,采取科学布局、节约集约利用、生态保护等一系列规划策略,并借助政策法规、技术和监测评估等保障措施,能够有效化解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中的矛盾,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未来,我们需持续深化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不断优化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打造更加美好的城市未来。
参考文献
[1]肖金华.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4,(10):118-120.
[2]褚尉淇.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分析[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4,(10):11-13.
[3]张企宏.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3,(07):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