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中核心素养与实践性作业的融合策略
汪静
江苏省常州经开区冯仲云小学
一、引言
伴随教育理念持续更新的态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变成教育的重中之重。大单元教学具备整体性、系统性以及综合性特点,有助于突破知识呈现的碎片化状态,推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更好地应用知识。在高段语文教学领域中,“科学精神”这一单元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索精神等诸多核心素养。把核心素养同实践性作业相互融合,能够使得学生在实际实践活动中,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得以进一步深化,提高其综合能力,切实实现让素养落地生根的目标。
二、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一)打破知识壁垒,构建知识体系
大单元教学并非仅仅局限于单篇课文或者单个知识点的教学层面上,而是会将存在相关性的知识加以整合处理。“科学精神”单元包含不同体裁的诸多文章,如说明文、记叙文等。借助对这些文章开展整体性的教学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精神在各种各样不同情境之下所呈现的具体表现形式,促使学生构建有关科学精神的一套完整知识体系,使得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科学精神涵盖了诸如勇于探索、善于思考、严谨求证等诸多内容。
(二)强调学生主体,促进自主学习
在大单元展开教学期间,教师往往会看重学生所占据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通过创设相关情境、提出各类问题等多种方式,激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以及他们主动投入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逐一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之时,应依靠自身展开思考,并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探究,逐步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科学精神’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科学家们的成长历程,从中感悟科学精神,以培育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核心素养与实践性作业融合的意义
(一)深化知识理解,培养科学思维
实践性作业给予了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中的契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小实验、展开调查研究。当学生完成和“科学精神”相关的实践性作业之时,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领会科学知识,在实际操作环节学会剖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由此培育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科学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在开展“植物生长与光照关系”的实验时,应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仔细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深入分析实验结果,而这一过程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大有裨益。
(二)增强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养
实践性作业有着多样的形式,且趣味性浓厚,能够切实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传统书面作业相比,学生往往更乐意参与到实践性作业中。在完成 ‘科学精神’ 单元的实践性作业后,学生一方面能够使自身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另一方面还应对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养加以锻炼。比如,组织学生开展科学主题的演讲活动,这既能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予以考查,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进行培养。
四、核心素养与实践性作业的融合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实践性作业目标
在设计“科学精神”单元的实践性作业目标时,务必要明确素养指向,需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教学要求开展。例如,要借助作业使学生学会从文本里提取关键的信息,对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加以分析,以促使其思维能力获得提升,与此同时,还应让学生体会科学精神所包蕴的文化价值,从而实现对科学文化的传承。并且,鉴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可把作业目标划分成基础、提高以及拓展等三个不同的层次。对于基础目标而言,要求学生能够对单元里的基本科学知识以及概念做到很好的掌握;提高目标则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拓展目标则是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例如,在设计“科学发明介绍”这项作业时,基础目标要让学生可以清晰明了地介绍一项科学发明的基本信息,提高目标要让学生分析该项发明的创新之处,拓展目标要让学生试着针对现有的发明提出改进的设想。
(二)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实践性作业
在作业设计方面,应融合阅读拓展类作业、实践探究类作业以及项目式学习作业。阅读拓展类作业应引导学生阅读和“科学精神”相关的课外书籍以及文章,并要求学生撰写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比如在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之后,可以让学生从中选取一位科学家,对其身上所展现的科学精神展开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情况来谈谈所受到的启发,让学生的知识储备变得更加丰富,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也能深刻。实践探究类作业应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小实验、实地观察等实践活动。例如,对于“物体的沉浮”这个实验而言,应让学生仔细观察相关现象,认真记录数据,深入分析原因,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而项目式学习作业则以小组作为单位开展。比如设计“未来科学城市”这样的项目,小组成员要共同探讨城市的功能布局、能源利用、交通规划等方面,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设计,并撰写项目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作业过程指导与评价
在学生完成实践性作业期间,教师需要给予及时的过程指导,引领学生自主思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尤其是当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或者进行资料收集等活动时,教师要助力学生学会如何筛选出有效的信息,促使学习效率得以提升。与此同时,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等。教师在评价时要全方位地考量学生作业最终的成果以及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学生通过自评能够促使自身对学习过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加以反思,明确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而学生之间的互评则能够推动学生彼此间的交流以及相互学习,实现经验共享的效果。评价所涉及的指标应当力求全面,要包含作业质量、参与程度、团队协作能力等诸多方面,以便能够客观且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予以评价。
结语
在大单元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把核心素养和实践性作业有机融合,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将“科学精神”单元作为切入点,可以助力学生推进科学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未来的教学环节之中,仍然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探索、优化教学工作,以实现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月慈. 浅析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J]. 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5, 11 (19): 54-56.
[2]方素碧. 深度学习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路径研究 [J]. 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5, 11 (17): 13-15.
[3]蒋菲.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策略 [J]. 作家天地, 2025, (17): 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