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数字化资源助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肖松
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 江苏扬中 212212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资源日益丰富,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双减新形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全面助推双减政策落地。
一、数字化资源的内涵
数字化资源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可供教育教学使用的资源,主要包括数字化的教材、图书、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课件、虚拟仿真、在线课程等形式。与传统纸质资源相比,数字化资源具有海量性、共享性、交互性等特点,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习内容。教师利用数字化资源,可以打破时空限制,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二、“双减”背景下数字化资源助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1.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明确数字资源应用方向,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以《机器人传感器》一课为例,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本课知识与技能目标,即了解常见传感器类型及作用,初步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同时关注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重视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智能技术和创客教育的兴趣。在目标设定中,教师要关注学情,根据学生已有技术基础、认知特点等,将目标具体化、可达化,避免好高骛远。《机器人传感器》涉及声音、光线、温度等不同类型传感器,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要研究数字资源特点,优选与教学内容契合的资源,用于直观演示传感器工作过程,加深学生理解。例如,在认识传感器类型时,播放传感器工作的微视频,让学生直观感知不同传感器的作用。讲解超声波传感器测距原理时,使用仿真动画模拟超声波发射、接收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其工作机制。
2.优化教学内容
以《智能家居》一课为例,教师应该抓住本课重点,即物联网的概念和智能家居的特征、功能,同时关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将教材所涉及的物联网架构、智能家居系统构成等抽象概念,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选取学生熟悉的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等具体案例,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数字化资源直观呈现,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除教材内容外,教师还可以拓展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例如,精选一些展示未来智慧生活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畅想未来家居的智能化场景,提供一些简单有趣的编程任务,学生动手实现智能灯控、智能浇花等功能,初步体验智能家居的创意设计与实现过程。这样学生不仅能在课堂学习中了解前沿科技,还能动手实践,获得成就感,激发持续探索的热情。为真正实现数字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教师还须深入研究资源的特点,对资源进行适当加工处理,契合教学所需。如对于视频资源,教师要把握分寸,选择与教学内容关联度高的片段,剪辑到最佳时长,避免冗长影响教学节奏。在关键处可添加文字说明,便于学生理解,必要时还可以配以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找到视频所揭示的核心概念和原理。经过教师深加工的数字资源,能更好融入教学全过程,真正起到优化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的作用,从而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实效。
3.创新教学模式
数字资源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更是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重要手段,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强调“学”而非“教”。教师可利用数字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现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例如,教师提供微视频、电子书等资源,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通过课前自测掌握基础知识;课中教师利用数字资源创设协作探究任务,学生采用在线平台进行小组合作,实现对知识的内化与提升;课后学生利用数字资源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迁移,应用到实践中。通过数字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
在“双减”背景下,利用数字化资源助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的内在要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准确把握数字化资源内涵,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实践应用,全面运用数字资源优势有效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周建敏.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与实践[J].华夏教师,2024,(36):117-119.
[2]梁妍.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4,(12):80-81.
[3]王新军.“双减”背景下数字化资源助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 知识文库,2024,40(12):69-72.
[4]王淑英.“双减”背景下数字化资源助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4,(10):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