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凝聚家校合力,共筑德育桥梁

作者

苏祖盛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华光中学

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这一时期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能够为学生提供道德准则,引导其辨别是非,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家庭和学校是开展德育的重要媒介,教师应注重凝聚家校合力,共同开展德育,在积极进行德育创新的背景下,为强化德育效果、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一、构建多元德育支点,发挥家校资源协同优势

新时期我国在积极展开初中德育工作过程中,为构建完善的家校协同育人体系,教师可充分发挥引导职能,注重整合家庭与学校德育资源,积极构建多元德育支点。这一过程中,可以高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教师可发挥德育中的主导作用,灵活配置家校德育资源,以价值共识为引领的育人结构,在开展德育工作中深度融合目标、路径,将家校协同育人的整体效能全面发挥出来[1]。

例如,在初中德育工作开展中,为提升学生责任意识与社会认知,教师可结合德育内容积极开展“价值同行”主题德育周活动,在该活动中围绕“责任·尊重·感恩”三大德育关键词,设计一套融合家校资源的协同育人方案。初始活动开展中,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性格特点与成长需求,联合家委会成员共同策划内容,邀请不同职业背景的家长录制短视频或线上分享,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责任与道德。这一过程中,学校可设置专题晨会与班会课,引导学生梳理生活中可以实践的道德行为,而在活动后期,教师可引入“家庭任务单”,由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一项家务协作或公益行动,并撰写心得体会,在班级分享展示。整个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引导职能,串联校内外资源,推动学生在家庭与学校两个场域中双向成长,实现资源融合、理念协同、实践互促的德育效果,构建起多元且持续的德育支点。

二、完善交流机制,拓展家校合作德育沟通渠道

初中生处于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实际展开德育工作过程中,为全面发挥家校合力,可积极构建完善的家校交流机制,确立明确的德育目标,确保教师与家长可以树立相同的价值导向、教育方法以及育人节奏上,从而强化德育效果[2]。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信任为基础,构建家校沟通文化,确保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可以高效流动并双向互动,以此为基础实现拓展家校合作德育沟通渠道的目标,教师可以积极明确家校交流内容以及交流的频次,在完善的沟通机制背景下,提升德育协同的稳定性。

例如,在初中在日常德育管理工作开展中,在积极发挥家校合力、强化德育效果中,教师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家校沟通。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主导实施“成长共语”家校德育微沟通机制,以“微信 + 纸质双轨”为平台载体,每周固定在家长群内推送“德育微课堂”,聚焦诚信、感恩、自律等主题进行简要阐述,同时布置与家庭结合的简易任务,便于家长在生活中引导孩子践行。线下沟通中,教师可每月组织一次“德育反馈卡”填写,由家长记录孩子在家中的行为表现,教师再与其校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共性问题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平等、尊重、信任原则,鼓励家长主动表达育人困惑,共同协商解决方案。从而在不断明确沟通节奏、优化沟通内容和丰富互动形式背景下,教师可成功搭建高效、常态的德育交流机制,有效消除教育认知差异,提升家校合作的针对性,实现德育目标的合力。

三、聚焦教育契机,推动家校合作德育实践发展

初中德育工作开展中,教师应注重发挥家校合力,提升德育实践活动有效性。因此,教师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做到及时识别、科学把握家校合作的契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系统勾画德育实践活动,顺利落实家校合作德育实践中,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德育实践过程进行规划,注重发挥家校合力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内化体验,对德育知识产生深刻的认知[3]。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在德育实践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营建德育情境,提升德育时机的可感性和可实践性,将家校协同的功能全面发挥出来,在不断提升实践效果中,为规范学生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奠定基础。

例如,在初中德育工作开展中,为有效提升学生责任意识与行为规范能力,初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期中考试后的调整时段,组织开展“责任星”家庭角色互换体验周。该活动应围绕“责任·体验·反思”三个核心环节展开,即教师可在班会中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责任的多重内涵后,布置“家庭角色互换”任务:学生需在家中承担一次父母的部分职责,如做家务、照顾弟妹、计划家庭支出等,同时家长也以“学生”身份完成班主任布置的家庭德育反思记录。教师通过线上平台与家长持续沟通任务执行情况,收集反馈,掌握学生实际表现与家长感受。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组织全班进行经验分享与反思讨论,引导学生将体验上升为对道德行为的自觉认同。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抓住学生心理波动期的德育契机,更精准调动家庭教育力量,共同营造真实的德育情境,促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实现价值认知的深化与情感态度的转化,从而有效提升家校协同德育的实践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德育已经逐渐成为初中生培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价值,从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行为规范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为将初中德育工作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家校合作机制,科学进行家校德育资源整合并构建完善的沟通机制,从而更加高效的践行德育路径,为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郑冬雪,张晓旭,孙楚雯.家校合作视野下初中德育的策略探究[J].智慧少年,2024(32):161-163.

[2]杜忠彬.基于家校社协同育人背景下的初中立德树人教育探析[J].文渊(中学版),2024(10):328-330.

[3]王建程.家校社协同育人背景下提升中学德育质量的策略探究[J].中 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9):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