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对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
李宏斌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茨榆坨第三小 110200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是有具体的原因的,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比较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体育学科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消耗大量的体力,造成部分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不强。针对这一问题,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改善课堂教学方法,除了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融入一些趣味化的元素,而且还要为学生设计一些游戏化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活动。
一、主题化游戏活动设计
小学体育教师在为学生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时,需要教师为学生明确教学主题,并结合主题为学生创设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练习活动。通过为学生提供这些完善的服务保障,小学体育教师能够改善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看法,并激发学生的游戏参与兴趣,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条件的提升。在为学生实施主题化游戏化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游戏环节的递增性,不断为学生增加体育训练强度。
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森林冒险探索”、“超能英雄体能挑战”等游戏化教学主题,将长跑、跳跃等体育活动融合到游戏环节中,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进行探索。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需要对游戏环节和游戏内容进行丰富,如规定不同项目的游戏获得分数,游戏环节完成时间等等。这样小学体育教师能够调动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就完成体育锻炼活动,提升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分层难度动态调整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不同体育运动的兴趣是不同的,且他们的身体素质条件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小学体育教师为学生提供同质化的游戏活动,则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在为学生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时,教师也要做好体育游戏的分层设计,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对体育游戏难度进行的动态的调整,确保游戏化教学活动能够符合学生基本情况。
例如,在为学生设计体育课堂游戏化教学活动时,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条件进行调查。对于一些身体素质条件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他们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降低学生的体育训练强度。而对于一些身体素质条件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更加复杂和强度更高的游戏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在游戏化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情况,结合学生的游戏参与表现,动态的调整游戏化教学要求。
三、设计团队游戏活动
针对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兴趣不高的问题,小学体育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一些团队游戏活动,让学生从个体参与转化为集体合作,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游戏活动的参与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谨慎,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完善游戏化学习环节。这需要小学体育教师结合体育教学要求,为学生设计一些高质量的团队游戏环节。同时,小学体育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实现互相配合。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开展“足球”、“篮球”教学活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团队竞赛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进行自由组队,以集体为单位完成游戏活动。这样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能够检测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还能让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有效的加强。在学生游戏竞赛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注重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环节中,并发挥出有效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这样小学体育教师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并丰富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收获。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化教学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具有显著价值。该模式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将体育技能训练与趣味游戏深度融合,打破传统体育课的单调性,激发了学生参与运动的主动性。游戏化教学不仅关注技能目标,更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与全面发展。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自信心与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增强,运动兴趣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
【参考文献】
[1]谢代荣. 立足核心素养构建趣味课堂——小学体育教学中“激趣课堂”的建设策略探讨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5, 6 (11): 113-115.
[2]赵婷. 让体育课堂充满“游戏味”——谈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J]. 教育界, 2025, (1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