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失效情况下的应急方案
张立和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安监室天津安全监察队
摘要:铁路调度指挥系统作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与效率的核心设施,其稳定性至关重要。系统一旦发生失效,不仅会造成铁路运输的严重干扰,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带来安全隐患。因此,研究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失效情况下的应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失效影响出发,分析了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失效的多种挑战,重点关注失效原因、安全风险以及恢复难度。探讨了应急处理的关键步骤、资源调度机制,并提出了确保信息流畅与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通过细致的方案设计与深入的风险管理分析,旨在为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的应急响应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确保系统恢复的效率与安全性。
关键词:铁路调度;系统失效;应急响应;安全管理;恢复技术
引言:
铁路运输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与高效运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与经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铁路调度指挥系统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确保列车的有序运行和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然而,在复杂的运行环境和技术系统中,调度指挥系统失效时常发生,如何快速有效地应对失效情况,已经成为铁路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系统失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难题,它牵涉到人员的安全、列车的准时性、甚至社会的正常运转。因此,设计一个有效的应急方案,具备对突发状况的快速响应能力,是铁路行业保持其稳定运行的根本保障。本文将分析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失效的成因与挑战,并提出应急处理方案,以期为提升铁路系统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1.铁路调度指挥系统概述
调度集中控制系统包括调度子系统、联锁子系统、计划子系统、通信子系统、监测子系统,通过标准化通信协议,整合为指挥行车全过程的列车调度控制系统,一旦中断或失效,将导致下达不了调度命令,导致车站作业,造成列车在站停留、冒进,出现冲突危及行车安全。因此,必须要建立起保证快速处置的技术方法和组织方案,一旦系统故障,能够快速启用系统部分功能来替代调度功能,有效减缓事件扩大,保障行车连续、安全运行。
2.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失效的挑战
2.1失效的常见原因分析
某一线路的调度指挥中心在调度指挥系统的故障是多维系统性的,是系统硬件老化的故障、调度指挥中心主服务器故障和硬盘损坏、系统关键软件故障、信号系统中每个区段传输通道故障、部分站改造时系统兼容性差出现的逻辑错误、人为的控制操作失误以及外力物理破坏(自然灾害如雷电灾害以及电力系统和线路的抖动等)。
2.2失效带来的安全风险
系统失联直接造成调度命令无法实现列车的实时指挥,依靠人工调度研判不准确、命令打架、响应时间长。信号系统非正常主控下按照防护模式,会导致车站列车占用时间拉长,拥堵问题加重。直接后果就是列车追尾、挤岔等恶性事故的安全风险明显上升。信息孤岛现象还会造成车站间协调出现问题,包括候车、应急广播、站台管理等其他子系统之间均无法协调联动,进一步造成局部“地雷”效应安全风险上升。系统失联后的1小时是高风险时段,如果此时无法及时介入,将出现事故蔓延加快,旅客心态恶化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
3.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失效情况下的应急方案
3.1系统失效前后的应急处理步骤
综合调度系统的失败事故的应急抢修过程的目标应考虑“掌控全局、缩小时差、回复态势”三个原则。首先,要制订双套运行方案,在事前提前预置应急人工运行图、将车站调度系统授权调度员现场操作、把计算机联锁进行本地操作等,确保系统失败时人工的调度能够有效接力。其次,调度部门需要经常演练故障下的系统,使现场调度员掌握非系统情况下的应急操作方法。系统失败的第一时间应当禁止发布所有命令来杜绝错误指令的传播,同时启用非网通信(电话、电台等),现场相关重要区段进行人机协调指挥。具体执行标准为现场根据预先准备好的运行图进行操作,不能随意进行列车发车或者扳动道岔等导致行车的正面错误。在恢复过程中,确认当前现场和系统的对应状态,先恢复列车位置信息、列车信号状态与列车运行图相适应,以防旧的态势阻碍恢复操作,确保系统安全进入正常状态。
3.2应急资源调度协调机制
系统失能情形下,资源调度是多要素协同,包含人力、通信、调度授权、设施资源与信息通报等;建立扁平化应急响应机制,调度中心权下放重点站区或区域性调度所,其根据现场处置情况,临机处置,并建立热线、对讲机等沟通渠道,及时取得横向的通信联系,缩短响应时间。确立静态和动态的资源清单,例如,预备列车、抢修队伍、短波通讯设备、应急指挥设备等,调度中心必须掌握并具备快速调度能力。执行端面上应优先调度有跨区线控经历的较高职级调度人员接管并建立临时调度协调机构,不再推行逐级审批制,授权前线单位通信中断时执行处置措施,并且所有执行过程记录在案,供系统恢复正常后追溯责任。即:执行授权前移、信息直达、资源可视、响应联动。
3.3调度指挥系统恢复的关键技术
系统故障恢复不仅仅是重新打开设备,而是重新恢复运行时的实际物理和逻辑正确状态。故障后首先是对设备实际状态包括运行的线路、列车和信号与系统内部的默认状态对比检查,不存在命令冲突或者逻辑冲突的情况。同时根据轨道、车载、机柱、道岔等线路上的轨道电路、列辆定位、信号反馈等多种信息来源重新对运行情况建立模型和进行描述。同时对各种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避免利用以往错误数据进行控制逻辑的推演。故障恢复后应根据调度区段的划分,由相对独立的系统区域节点恢复,逐步向整体系统集成。热备用系统也应该具备双写接口和人工接口,即使网络中断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自动接管和人工手动接管。信息通道与控制信息通道也应该是分开的,即使发生不可发命令的情况下也能回采信息数据为恢复调度提供数据信息。对所有的系统状态都能够与系统数据库保持一致,并做一次完整的逻辑校验以及安全风险点排查,确保故障恢复后进行调度操作的安全、完整、有序。
结束语:
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的稳定性和应急响应能力,是保障铁路安全的基石。在系统失效的情况下,面对复杂的挑战,如何通过迅速有效的应急方案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到全局运营的战略考量。通过对失效原因的深入分析和应急方案的精细设计,铁路行业不仅能应对突发状况,更能够通过预防和应对机制的完善,逐步提高整体的运营效率与安全水平。面向未来,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的创新与应急管理将是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的核心,不仅是对现有技术的挑战,更是对管理智慧与战略眼光的考验。
参考文献:
[1]袁剑.铁路调度指挥可靠性及应急处置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储运,2022,(04):134-135.
[2]杨志超.关于对高普铁联络线调度指挥权划分的研究[J].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22,(01):21-24.
[3]罗昊,周磊山,景云.高铁行车调度指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及其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10):140-145.
[4]曹智恒.高铁调度指挥系统安全性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2.
[5]孟寒松.深圳城际铁路调度指挥系统方案研究[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21,18(06):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