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婺源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路径探索

作者

黄平 李佳雯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据统计数据,2025 年仅第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已达 7.07亿,接待总收入 4120 亿元,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婺源从一个偏僻山区发展成为全国知名旅游胜地,探寻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路径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1 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婺源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自然风光、文化遗产和农耕生活三方面。每年春季,以篁岭村油菜花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成为婺源旅游的亮点。根据统计,生态旅游吸引了约 60% 的游客,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形式。婺源深厚的文化遗产为乡村旅游增添了丰富的内涵。这里保存着众多古建筑和传统民俗,游客可以通过参与当地的节庆活动和民俗体验,深入了解婺源的历史与文化。文化旅游的游客占比约为 25% ,他们在游览过程中,不仅欣赏到古村落的建筑之美,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了旅游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农耕生活是婺源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旅游近年来逐渐兴起,吸引了约 10% 的游客,尤其受到家庭游客的青睐。婺源的乡村旅游资源通过自然风光、文化遗产和农耕生活的有机结合,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乡村旅游市场表现近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统计数据,婺源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随着旅游市场的全面复苏,2023 年游客数量为 2620.3 万人次,2024 年又创新高,游客数量达到了 2803.7 万人次,显示出强劲的市场发展潜力。同时,婺源的旅游市场还表现出季节性明显的特点,春季和秋季是游客的高峰期,尤其是春天的油菜花海和秋天的红叶吸引了大量摄影爱好者和游客。

2 婺源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2.1 旅游基础设施不足

目前婺源共有 1656 家酒店可预订,精品民宿已超过 600 家,但在旅游旺季时,面对庞大的游客数量,部分游客仍然难以预订到心仪的房间,住宿体验受到影响。且酒店主要集中在县城以及江湾镇、清华镇等几个较大的旅游集镇,而一些相对偏远但同样具有旅游价值的乡村地区,酒店数量稀少。

公共交通规划与数量方面也存在问题。常规公交线路有限,县城内的常规公交线路覆盖范围不够广泛,一些新兴的旅游景点或较为偏远的居民区未能有效覆盖。城乡之间的客运班车数量有限,特别是在非高峰时段,游客可能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搭乘到车辆。同时在旅游旺季,其运力难以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容易出现游客长时间排队等候的情况。

2.2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

在婺源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压力。作为一个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著称的地区,婺源的生态环境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而游客的增加直接导致了水资源的消耗、垃圾的增加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大量游客产生的大量垃圾,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分类、收集和处理,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一些垃圾可能会被随意丢弃在路边、河道等地,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还可能会随着雨水冲刷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同时,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不断进行旅游设施的建设和开发,如酒店、民宿、餐馆、停车场等。这些建设项目可能会占用大量的土地,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导致生物栖息地的减少和破碎化。

2.3 乡村文化传承困境

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乡村年轻人口的流失加剧了文化传承的困难。根据统计,婺源地区的年轻人口流失率高达 30% ,这使得许多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面临失传的风险。与此留在乡村的老年人由于身体条件和信息闭塞,难以有效地传承这些文化。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政策支持。传承机制与政策保障也不完善,许多传统技艺和文化习俗的传承主要依靠民间艺人或传承人,但目前对于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机制还不够完善。传承人面临着经济收入不稳定、社会地位不高、传承环境不佳等问题,导致一些优秀的传承人难以安心从事传承工作,甚至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政策落实与资金支持仍有不足,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文化传承的政策,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3 婺源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路径探索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住宿设施的多样化与品质提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政府应结合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制定更科学的酒店民宿建设规划。对于段莘乡、珍珠山乡等潜力旅游乡村,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当地居民或外来投资者建设特色住宿设施,如生态木屋、田园民宿等,既满足游客亲近自然的需求,又填补住宿空白。建立乡村住宿联盟,整合零散的民宿资源,统一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前往偏远乡村体验。其次是提升旺季接待能力。鼓励酒店在旺季采用灵活用工策略,如与当地居民合作,经过短期培训后提供餐饮、客房服务等岗位,缓解人力不足。

交通网络的完善是吸引游客的关键。要开展公交需求调研,根据游客出行热点和居民聚居区分布,优化县城公交线路,新增通往新兴景点及偏远居民区的支线公交,设置合理的站点间距,确保出行便捷。增强旅游专线运力,在旅游旺季前,提前调配旅游专线车辆,确保热门景点方向的运力充足。探索旅游专线与景区门票、酒店预订等的联动模式,吸引游客选择专线出行,同时缓解交通压力。

3.2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在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婺源作为一个以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著称的旅游目的地,其生态环境的保护直接关系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环境压力也随之加大,尤其是在水资源、空气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婺源应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位。推广绿色旅游理念,鼓励游客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政府应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支持生态修复项目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婺源不仅能够维护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还能提升旅游的吸引力,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3.3 培养与引进人才并行

在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中,应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吸引和支持各类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持,包括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生态保护等领域的专业人员。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婺源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较低,只有约 30% 的从业人员具备相关专业背景,这直接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人才的培训力度,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鼓励高校与乡村旅游企业合作,开展实习与实践活动,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建立公开透明的选拔体系,优先从本地致富能手、返乡人员、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遴选,通过组织推荐、群众举荐等方式建立村级后备人才库,从选拔、培育到使用全流程推进,形成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三类人才梯队。

参考文献

[1]黄璐,葛新旗.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研究——以江西婺源民宿建设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2,2(08):112-115.

[2]严海涛.农业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索——评《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发展》[J].中国农业气象,2022,43(01):81.

[3]王江琳.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路径探索——以河南省林州市为例[J].山西农经,2022,(23):91-9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