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科技社团助力小学科学教育模式的探究

作者

贾士芳 白蕊

河北省沧州市上海路小学 061000

前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科学素养成为人才必备的素质。小学阶段是学生科学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生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潜力者和推动者,其科学素养的培育至关重要。然而,现实中部分小学受应试思维的影响,存在科学教育课时不足、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导致小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实践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科技社团作为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是小学科学教育的拓展和延伸,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为小学科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探索科技社团助力小学教育的新模式,对于完善小学科学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完善科技社团组建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在于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实践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科技社团能够以丰富的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索模式,帮助学生将兴趣爱好和科学知识相结合,深化对科学的理解,为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广阔平台。这就要求学校在科技社团的组建方面做好规划,确保其能够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发挥作用。一方面,社团的负责人就像是社团的“主心骨”,不仅是学生的指导者,还决定着社团的发展方向,因此打造优秀的社团教师队伍对社团发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学校重点挖掘校内的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骨干教师,做好思想工作,鼓励他们投身科技社团的组建与指导工作;学校也可以通过设置专项的科技社团奖励机制或者提供额外的专业发展机会等方式,提升教师参与科技社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是科技社团的的主要参与者,科技社团的组建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愿。学校应该及时收集学生对于不同科技领域的兴趣爱好,比如机器人、天文、实验等方向,并以此为依据开设相应的社团项目。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社团活动的有趣之处,学校还可以通过组建“社团开放日”等活动,安排社团进行机器人表演、科学实验等活动,邀请学生们亲自参与体验,激发学生对于科技术团的兴趣。从师资队伍的建设到学生的招募,只有做好科技社团的组建工作,才能让科技社团激发学生们的科学探索热情,让其真正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有力补充。

二、优化科技社团课程设置

小学科技社团具有实践探索性强的特点,通过合理设置和安排科技社团的课程,能够有效的将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提升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科技社团结合小学科学学科的教育目标,不断优化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结合小学科学教材来搭建知识衔接的桥梁。教材是学生科学知识学习的基础,社团的教师应围绕教材核心内容设计社团实践课程。例如河北人民出版社版小学科学低年级教材涉及“认识常见植物”的学习内容,社团可以开展相应的“校园植物寻宝”课程活动,让学生拿着相应的植物图鉴在校园里寻找对应植物,并进行观察记录,从而加深对各类植物的认知;高年级小学科学教材涉及“简单电路”的相关知识,科技社团可以组织“点亮小灯泡”的创意课程比赛,让学生们利用电池、电线、小灯泡等相关材料探索让灯泡发光的奥秘,在有趣的社团课程中延伸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除了立足教材设计课程,科技社团还可以引入课外的科学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结合当下人工智能的科技热点,开设“AI 小博士”课程,让学生学习简单的编程知识,培养学生对科技探索的热情和创新能力;也可以结合所在地区特色产业,比如河北的钢铁产业,开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课程,带领学生了解从铁矿石到钢铁成品的科学工艺,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与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只有持续优化科技社团课程,才能够让科技社团真正发挥其独特优势,为培育具备科学素养的学生筑牢根基。

三、建立科技社团评价机制

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是检验科技社团成效、促进科技社团长久发展的重要环节。对社团课程以及活动的评价反馈不仅能够反应学生在科技社团中的学习成果,也能为科技社团的后续教学和活动开展提供方向,激励师生共同进步,让科技社团真正成为发挥作用。这就需要科技社团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师作为科技社团的主要课程负责人,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实验操作考核的方式,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在“校园植物寻宝”的课程中,记录每位学生对植物的观察详细程度、对植物特征描述的准确性变化等方面。学生也应参与到评价过程当中,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反思自身在科技社团中的学习成果,比如在“AI 小博士”的课程中,学生可以填写互评表,从编程思路、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表现等方面给自己和小组同伴打分。此外,邀请家长参与评价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情况,家长可以反馈孩子在生活中对科学知识的应用,比如孩子是否会主动运用科技社团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通过家校协同,逐渐构建起完善的科技社团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曾燕.小学科技类社团活动开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20.

[2]王洪梅.“双减”政策下小学编程社团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以重庆市 S 小学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5,41(03):74-78.

[3]肖娜.小学社团活动组织实施策略探索[J].成才,2024,(24):93-94.

本文系 2025 年度河北省沧州市科技创新研究课题《科技社团助力小学科学教育模式的探究》(编号:CZKX202533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