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无人机倾斜摄影在山区 1∶500 地形图测绘中的精度验证

作者

王连勇

天津市测绘院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0

引言

在地形测绘领域,山区复杂地形一直是测绘工作的难点。传统测绘方法在山区面临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且精度难以保障的困境。随着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凭借高效、灵活、低成本等优势,为山区地形测绘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无人机倾斜摄影在山区地形测绘中的精度表现仍需验证,以确保其在复杂地形区域的适用性。

一、无人机倾斜摄影在山区地形测绘中的应用现状与问题

随着无人机与摄影测量技术融合,无人机倾斜摄影在地形测绘,尤其山区测绘中广泛应用且潜力大。它能快速获取大面积高分辨率影像,多角度拍摄获取三维信息,为山区测绘提供高效手段。但实际应用中,山区测绘面临诸多挑战。山区地形起伏大、植被茂密,对飞行姿态控制和影像质量要求高;地形遮挡多,产生阴影和遮挡区,降低影像可用性、影响三维模型精度。数据处理方面,海量影像需复杂流程,山区地形使影像匹配难度增加,易出错或缺失,影响地形图精度,且处理软件计算量大、耗时长、对硬件要求高,限制其应用。为提高应用效果,需优化飞行参数和数据处理算法,数据处理可引入人工智能辅助影像匹配算法等先进工具,提升效率和精度。

二、山区 1:500 地形图测绘精度验证方案设计

在山区进行 1:500 地形图测绘精度验证时,需要精心设计验证方案,以确保验证过程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性。验证方案的核心是选择合适的实验区域、确定合理的数据采集方式以及明确精度验证的指标和方法。

实验区域的选择至关重要。山区地形复杂多样,因此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涵盖不同的地形特征,如陡坡、山谷、山脊等,以全面评估无人机倾斜摄影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测绘精度。同时,实验区域应具备一定的面积,以便能够充分测试无人机的飞行能力和数据采集范围。此外,还需要考虑实验区域的可接近性和安全性,确保无人机能够顺利飞行并获取完整的影像数据。数据采集是精度验证的基础。无人机倾斜摄影需要在实验区域内按照预设的航线和参数进行飞行,获取多角度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在飞行过程中,无人机的飞行高度、速度、拍摄角度和影像重叠度等参数都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获取的影像数据能够满足精度验证的要求。同时,为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还需要在实验区域内布设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GCP),这些控制点的坐标通过高精度测量设备获取,用于后续数据处理中的几何校正和精度评估。精度验证的指标和方法是验证方案的关键部分。对于 1:500 地形图测绘,精度验证的主要指标包括平面位置精度、高程精度以及地形要素的完整性。平面位置精度可以通过将无人机测绘生成的地形图与已知高精度地形图进行对比来评估;高程精度则可以通过与地面控制点的高程数据进行对比来验证。此外,还需要检查地形图中地形要素的完整性,如等高线的连续性、地物的准确性等。在验证方法上,可以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计算误差的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以量化评估测绘精度。同时,还可以通过实地测量的方式,对部分地形要素进行复核,进一步验证无人机测绘成果的准确性。在验证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数据处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获取的影像数据需要经过预处理,包括影像去噪、畸变校正等,以提高数据质量。随后,利用专业的摄影测量软件进行影像匹配和三维重建,生成地形图。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数据的精度控制,确保生成的地形图能够真实反映实验区域的地形特征。此外,还需要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或偏差,以保证精度验证的准确性。通过上述精心设计的验证方案,可以全面、系统地评估无人机倾斜摄影在山区 1:500 地形图测绘中的精度表现,为该技术在山区地形测绘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精度验证结果分析与技术优化建议

在完成山区 1:500 地形图测绘精度验证后,对结果的分析揭示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精度验证结果显示,无人机倾斜摄影在山区地形测绘中能够达到较高的平面位置精度和高程精度,但在某些复杂地形区域仍存在一定的误差。例如,在山谷和陡坡区域,由于地形遮挡和阴影的影响,影像匹配的准确性有所下降,导致部分地形要素的精度略低于预期。此外,植被茂密区域的高程精度也受到一定影响,因为植被覆盖可能导致地面点的识别困难。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些误差的产生与无人机的飞行参数设置、影像数据的质量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密切相关。在飞行参数方面,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和速度需要根据山区地形的复杂程度进行更精细的调整。同时,增加影像的重叠度也有助于提高三维重建的准确性。在影像数据质量方面,通过优化影像预处理流程,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可用性。此外,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结合无人机影像和地面测量数据,可以弥补单一数据源的不足,提高地形图的精度。在数据处理方法上,引入更先进的算法和工具是提高测绘精度的关键。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匹配算法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匹配影像中的特征点,特别是在复杂地形和植被覆盖区域,能够显著提高匹配成功率和精度。同时,优化三维重建和纹理映射算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地形图的细节表现和整体精度。针对精度验证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技术优化建议。首先,在无人机飞行规划方面,应根据山区地形的复杂程度,灵活调整飞行参数,确保获取高质量的影像数据。其次,在数据处理环节,应加强影像预处理和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持续优化数据处理算法,特别是影像匹配和三维重建算法,以应对复杂地形带来的挑战。

结语:

无人机倾斜摄影在山区 1:500 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通过本次精度验证,明确了该技术在复杂地形区域的精度表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未来,随着飞行参数的进一步优化、影像数据质量的提升以及数据处理算法的改进,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有望在山区地形测绘中实现更高的精度和效率。同时,结合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将进一步提升地形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山区地形测绘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王伟.无人机倾斜摄影在山区地形测绘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 2023,48(5):89-95。

[2]李明.山区地形测绘精度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测量,2022,37(4):21 -25。

[3]陈洁,蔡君,李京,贺鹏.倾斜航空摄影技术及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以三峡库区巫峡地区为例[J].国土资源遥感,2021,33(1):1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