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无人机航测在矿产资源开发环境监测中的实践与挑战

作者

陈锐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自然资源局 622650

无人机航测技术融合了无人机平台、传感器、导航定位、通信及数据处理等多领域技术,具有操作灵活、成本低廉、高分辨率成像、数据获取快速等显著优势,能够实现对矿产资源开发区域的全方位、多角度、高精度监测。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矿产资源开发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逐渐成为矿区环境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深入研究无人机航测在矿产资源开发环境监测中的实践应用与面临的挑战,对于提升矿区环境监测水平、推动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无人机航测在矿产资源开发环境监测中的实践应用

1.1 地形地貌变化监测

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矿区地形地貌会发生显著变化,如露天矿坑的开挖、排土场的堆积等。无人机航测能够快速获取高精度的三维地形模型,通过对不同时期地形模型的对比分析,可准确监测地形地貌的变化情况。例如,在某露天煤矿开采区,利用无人机航测技术定期对矿区进行地形测量,生成三维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的DEM数据,可精确计算出矿坑的开挖深度、排土场的堆积体积,及时发现地形变化趋势,为矿区开采规划和灾害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1.2 土地破坏与植被覆盖监测

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会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和破坏,同时对植被造成严重损毁。无人机航测获取的高分辨率影像,可清晰识别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如耕地、林地、草地等被占用情况,以及土地破坏程度。利用植被指数(如NDVI)分析方法,对航测影像进行处理,能够准确计算植被覆盖度,监测植被生长状况和损毁情况。在某有色金属矿区,通过无人机航测监测发现,矿区周边植被覆盖度在开采五年内下降了 30% ,土地沙化面积增加了 15% 。这些数据为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1.3 水体污染监测

矿产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容易对矿区周边水体造成污染。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或高光谱传感器,可获取水体的光谱信息,通过分析水体光谱特征,识别水体中的污染物类型和浓度分布。例如,在某煤矿矿区,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监测发现,矿区废水排放导致周边河流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浓度超标,通过对污染区域的精准定位,为环保部门制定治理方案提供了关键信息。

1.4 地质灾害隐患监测

矿产资源开发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无人机航测可对矿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定期巡查,获取高分辨率影像和三维模型,通过分析地形地貌变化、裂缝发育情况等,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利用InSAR技术与无人机航测相结合,还能对地表形变进行高精度监测,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在某山区金属矿区,通过无人机航测成功监测到一处滑坡隐患点,提前采取了防治措施,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无人机航测在矿产资源开发环境监测中面临的挑战

2.1 数据处理复杂

无人机航测获取的数据量大,包括高分辨率影像、点云数据等,数据处理过程涉及影像拼接、三维建模、信息提取等多个环节,对计算机硬件性能和数据处理算法要求较高。目前,数据处理软件的自动化程度较低,部分处理环节需要人工干预,导致数据处理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实时监测的需求。此外,不同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存在数据格式不统一、坐标系不一致等问题,增加了数据融合处理的难度。

2.2 气象条件限制

无人机飞行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如大风、大雨、大雾、雷电等恶劣天气会严重影响无人机的飞行安全和航测数据质量。在大风天气下,无人机飞行稳定性下降,容易出现航线偏移、姿态失控等问题;大雾和大雨天气会降低影像的清晰度,影响数据采集效果。此外,高温、低温环境还会对无人机电池续航能力和设备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2.3 法律法规不完善

随着无人机应用的日益广泛,相关法律法规仍在不断完善中。目前,无人机飞行存在空域管理不明确、飞行资质要求不统一等问题。在矿产资源开发环境监测中,无人机作业需要在矿区及其周边空域飞行,若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和法律纠纷。此外,无人机航测数据涉及地理信息安全,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使用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存在数据泄露风险。

2.4 设备性能与维护

无人机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航测作业的质量和效率。目前,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有限,一般多旋翼无人机续航时间在20-30 分钟左右,固定翼无人机续航时间在1-2 小时左右,难以满足大面积矿区长时间监测的需求。同时,无人机在复杂矿区环境中作业,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碰撞等因素影响,导致设备损坏。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成本较高,且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增加了应用成本和难度。

3.无人机航测在矿产资源开发环境监测提升建议

3.1 优化数据处理技术

研发高效的数据处理算法,提高数据处理软件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干预环节,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例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影像自动拼接、地物自动识别和信息提取;开发数据融合处理技术,解决不同传感器数据格式和坐标系不一致的问题。同时,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无人机航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实现数据的快速存储、处理和分析。

3.2 加强气象预警与设备防护

建立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实时获取作业区域的气象信息,提前做好恶劣天气的应对准备。在作业前,根据气象预报合理安排飞行计划;在飞行过程中,实时监测气象变化,若遇恶劣天气及时终止作业。此外,加强无人机设备的防护设计,提高设备的抗风、防雨、防雾等性能,研发适用于不同气候环境的无人机设备。同时,优化无人机电池技术,提高电池续航能力,满足长时间作业需求。

3.3 完善法律法规与监管机制

政府部门应加快完善无人机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无人机飞行空域管理、飞行资质要求、数据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建立统一的无人机飞行审批和监管平台,规范无人机作业行为,确保飞行安全。加强对无人机航测数据的安全监管,制定数据采集、存储、使用的规范和标准,防止数据泄露。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法律意识和操作技能。

3.4 提升设备性能与降低维护成本

加大无人机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无人机设备的性能,如提高续航能力、飞行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等。鼓励企业研发新型无人机设备和传感器,满足矿产资源开发环境监测的多样化需求。建立无人机设备维护和维修服务体系,降低设备维护成本。开展无人机操作和维护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结论

无人机航测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矿产资源开发环境监测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矿区地形地貌变化、土地破坏、植被覆盖、水体污染及地质灾害隐患等方面的监测,为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通过优化数据处理技术、加强气象预警与设备防护、完善法律法规与监管机制、提升设备性能与降低维护成本等应对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无人机航测技术在矿产资源开发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效能。

参考文献:

[1]李国强,张林,李力.无人机航测在矿山地形数据采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2,(19):199-201.

[2]钟方红,黄鸿新.绿色勘查技术在广丰许家桥黑滑石矿详查中的应用[J].钻探工程,2021,48(12):32-37.

[3] 刘坤 生. 浅析 无人 机航 测在 矿山 测绘 中的 应用 研究 [J]. 世界 有色 金属,2020,(19):29-30.

[4]刘娟,牛虎林,彭劲滔.基于无人机航测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量复核方法研究[J].矿山测量,2020,48(04):136-140.

[5] 史阳军. 无人机航测在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量复核中应用探索[J]. 甘肃科技,2020,36(14):79-81.

作者简介:陈锐,男,汉族,1978.05.19 出生,本科,工程师,方向,自然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