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闽北红色文化在初中木刻版画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作者

柯绿

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学 35430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2022 年颁布的初中新课标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要注重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传承。闽北地区作为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木刻版画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与红色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本研究旨在探索闽北红色文化在初中木刻版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美术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闽北红色文化的内涵与教育价值

闽北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闽北地区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和文化遗产。它包括革命遗址、文物、文献以及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等。闽北地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红旗不倒"的美誉,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从教育价值来看,闽北红色文化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爱国情怀。将这些内容融入美术教学,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2 年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充分挖掘美术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红色文化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资源。

二、木刻版画教学与新课标要求的契合性分析

木刻版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木刻版画曾被广泛用于革命宣传,形成了独特的"红色木刻"艺术风格。将木刻版画引入初中美术教学,既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也是对革命文化的弘扬。

2022 年初中新课标对美术课程提出了五个核心素养要求: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木刻版画教学能够全面培养这些素养:通过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美术表现);通过作品赏析提升审美能力(审美判断);通过主题创作激发创新思维(创意实践);通过了解红色木刻历史增强文化认同(文化理解)。

三、闽北红色文化在木刻版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需要系统性地整合闽北红色文化资源,构建层次分明的教学体系。教师可以精选闽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革命遗址、英雄人物和革命故事作为创作素材,如武夷山大安红色首府、方志敏等革命先烈的事迹,以及上梅赤石暴动等历史事件。这些素材可以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层设计:七年级学生可以从简单的红色符号入手,八年级可以尝试单幅场景创作,九年级则可以进行系列版画的创作。同时,要注重跨学科融合,将历史背景、红色诗词等内容有机融入版画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深度。

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建议采用项目式学习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实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文化调研,通过参观革命遗址、采访亲历者后代等方式收集创作素材;第二阶段指导学生将调研所得转化为艺术创作,在技法上可以融合黑白木刻和套色木刻技法;第三阶段则通过作品展览、讲解互动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此外,还可以引入数字化教学手段,如利用AR 技术增强作品展示效果,建立线上作品库供学生参考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协作学习模式,通过分组创作、工作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标倡导的"做

中学"理念。

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注重多元化和过程性。评价维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技法掌握程度,还要考察其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深度和情感认同程度。可以采用创作日志、课堂观察、作品答辩等多种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同时通过展览评分、观众投票等形式进行成果性评价。评价主体应当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以及社会评价等。特别要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应用,通过分析学生的共性问题来优化后续教学设计,形成教学改进的良性循环。

将闽北红色文化融入初中木刻版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还能深化其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增强文化认同感。基于 2022 年新课标对“文化理解”“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的要求,本研究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三个维度,构建系统化的教学策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好艺术表现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平衡,既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又要确保对革命历史的尊重;其次,要关注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采取差异化的指导策略;最后,要注重教学成果的社会转化,通过社区展览、媒体宣传等方式扩大影响力,让红色美育真正发挥社会效益。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更能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实现艺术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统一。

四、教学实践案例与效果分析

在学校开展的实践教学中,设计了"红色记忆"主题版画课程。学生首先参观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然后选择感兴趣的红色故事进行创作。有的学生刻画了红军战士的形象,有的表现了军民鱼水情,作品各具特色。

通过问卷调查和作品分析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显著效果: 95% 的学生表示加深了对红色文化的了解;88%的学生认为提升了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自然产生了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实现了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结束语

本研究证明,将闽北红色文化融入初中木刻版画教学是可行且有效的。它不仅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实现了艺术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还为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范例。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实践范围,开发更系统的教学资源,让红色文化在美术教育中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应继续探索和创新红色文化与木刻版画教学的融合方式,以期在培养技艺精湛的艺术人才的同时,也培养出一批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西臣,刘恩芹.盐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美术课程思政教学探究[J].大众文艺,2024,(18):193-195.

[2] 白宇.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 爱尚美术,2024,(04):139-142.

[3] 曾庆 凤. 宜春 版画 在中 小学 美术 教学 中的 应用 研究 [J]. 宜春 学院 学报,2024,46(07):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