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豫剧板胡的伴奏

作者

吕朝磊

河南省漯河市豫剧团 462300

豫剧是河南的第一大剧种,但从从事的人数和拥有的观众量来看,是全国各个剧种受众量最多的一个剧种。那么她究竟有何魅力拥有如此多的粉丝,让人痴迷疯狂呢?究其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她的唱腔和音乐,而豫剧板胡作为主奏乐器,是这一剧种的灵魂,共同为人民群众奉上让人痴迷的艺术享受。

豫剧板胡高亢明亮,粗犷奔放,又不失细腻温婉,和豫剧的唱腔特色相得益彰。那么演奏者怎么能完美诠释这一剧种标志性特色乐器呢?就要从她的伴奏说起。

板胡的伴奏大致分为“托”、“包”、“随”、“花”、“带”五个要点。

1 托,托就是演员演唱的时候,要托着演员,不能喧宾夺主,音量以突出演员为主,但又不能太小,而让演员有干瘪之感。

2 包,业内俗称包腔,演员唱完一段基本都有一个大的甩腔,包就是一个大过门,分为前后两段,前段要完美重复演员唱腔,后半段进入正常过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后半段的演奏要领因演员要接唱,所以要给演员以提示,俗称“肩膀头”。

3 随,顾名思义,随就是如影随形,多用于飞板,紧打慢唱,紧二八等散板类唱腔伴奏,此类板式无板无眼,伴奏要紧紧跟随演员,不能提前也不能滞后。

4 花,这种伴奏技巧不是卖弄技巧的随意加花,而是要求演奏者要忠于曲谱又不能拘泥于曲谱,俗称二度创作,是对唱腔音乐设计者意图的深层领悟,用自身的音乐修养和演奏技巧演奏出谱面无法标记而又是设计者想要表现出的内在情感表达。

5 带,这是一种主动伴奏方法,主要用在演员启唱之前,演奏者要以饱满的情感为演员奏出过门,从而把演员的情绪快速带入剧情,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

长期以来,在豫剧的发展历程碑里,涌现出众多表演艺术大家,她们艺术风格迥异,流派鲜明。这对板胡演奏员的伴奏又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比如常派艺术大气磅礴,伴奏就要注意过门的棱角分明,简洁大方。陈派艺术委婉细腻,伴奏应该适中收敛板胡自身的过分粗犷,使其彬彬有礼。崔派艺术古朴哀怨,如同陈年老酒让人留恋,伴奏应该深沉低调,多用里弦。马派艺术清脆激昂,伴奏应该行云流水,不拖泥带水。闫派艺术清新俏丽,自然典雅,伴奏要轻巧洒脱,不急不躁。

以上就是本人对豫剧板胡伴奏的几点感悟与心得,板胡是一个剧种的代表,而板胡演奏者的演奏风格又决定一个团的风格,这就是演员未曾开口,乐队只需奏一过门,不用眼看,便知是那个团在演出。

作为板胡演奏者,追求更加完美的伴奏技巧,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是每个演奏者毕生的追求,在这里分享几点所感所悟,盼望各位前辈老师及同行们的批评指正,共同为豫剧板胡的演奏艺术,建言建策,努力再努力,使她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