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压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创新实践

作者

王家宇

身份证:210283199001260018

引言

高压电气设备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能源供应的可靠性。随着设备数量和运行环境的复杂化,传统监测技术难以满足现代电网对实时性和精准性的高要求。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创新手段正在逐步改变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格局,实现了从被动维护向主动预防的转变。这种技术革新不仅提升了故障预警的及时性,还增强了设备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为保障电网的高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高压电气设备状态监测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 传统监测技术的局限性

传统高压电气设备状态监测多依赖单一参数采集和简单阈值判断,难以全面反映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多为定期巡检和间歇采样,无法实现连续实时监控,导致故障隐患难以及时发现。传感器布置受限于设备结构,覆盖范围不足,数据采集不全面。信号传输易受电磁干扰,影响数据准确性[1]。监测系统缺乏智能数据处理能力,大量原始数据难以转化为有效诊断信息。诊断多依靠人工经验和静态模型,难适应复杂运行条件,误报漏报频发。传统技术在设备多样化和环境复杂化背景下存在明显不足,亟需新技术升级优化监测手段。

(二) 复杂运行环境带来的故障隐患

高压电气设备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存在高温、潮湿、粉尘和腐蚀性气体等恶劣条件,严重影响设备安全稳定。环境因素加速设备老化,导致绝缘性能下降和接触不良。长时间运行中的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也易引发元件损坏,增加故障风险。环境多样性和不可控性使故障类型复杂难测,传统监测系统难以全面覆盖潜在风险。设备规模大、分布广泛,现场环境差异显著,统一监测策略难以满足各类需求。环境应力与内部缺陷叠加增加诊断难度,监测系统需具备高灵敏度和智能化,及时捕捉异常信息,保障电网稳定运行。

(三) 数据采集与处理的瓶颈问题

高压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中,数据采集与处理是制约系统性能的关键瓶颈。设备运行环境复杂,涉及电流、电压、温度、振动、局部放电等多种物理参数,实时采集依赖高精度、多通道传感器。然而,传感器在高电压和强电磁干扰环境下易受影响,导致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下降。监测点分布广泛,数量庞大,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延迟和丢包风险,影响数据时效性。采集的海量异构数据需快速清洗、融合与分析,传统处理方法难满足实时响应要求。数据处理系统的计算能力和算法效率直接影响故障诊断速度和准确率。实际应用中,数据冗余和异常增加处理难度,提升对计算资源和存储容量的需求。如何保证数据质量的同时,实现高效稳定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成为提升高压电气设备监测水平的重要技术挑战。

二、创新技术在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实践

(一) 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应用

大数据技术为高压电气设备状态监测提供强大数据处理能力。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多维传感器数据,如电流、电压、温度和振动等。大数据平台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清洗和分析,实现设备状态的全面监控和趋势预测[2]。物联网技术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保障监测信息的时效性和完整性。物联网节点布设于关键设备部位,构建覆盖广泛、响应快速的监测网络,增强异常感知能力。两者结合推动监测由周期性检测向连续动态监控转变。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和应用层协同,构建智能监测体系,实现全天候监控和自动化管理。

(二) 人工智能算法提升故障识别精准度

人工智能算法在高压电气设备故障识别中发挥关键作用,显著提升诊断精准度。深度学习、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等算法能够自动提取设备运行数据中的关键特征,高效判别故障类型和程度。基于历史与实时数据,智能算法捕捉细微信号,克服传统方法依赖人工经验和误判率高的缺陷。机器学习模型通过自我优化,适应不同设备和环境,增强识别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3]。结合边缘计算,实现本地实时分析,减少数据传输延迟,确保预警及时响应。多层次智能诊断体系协同多种算法,有效降低误报漏报,提高整体诊断可靠性,为设备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三) 多维数据融合实现动态实时监测

多维数据融合技术整合高压电气设备多种传感器数据,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全面精准感知。电流、电压、温度、振动和局部放电等多维信息单独难以揭示潜在故障,融合分析可有效捕捉微小异常。多源数据融合扩大监测覆盖,增强数据互补性和冗余性,帮助诊断系统识别复杂工况下的隐蔽故障。动态实时监测依托高速传输和强大计算,实现设备状态连续追踪,确保异常变化及时发现。先进信号处理与特征提取技术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关键参数,提升诊断准确度。融合技术支持智能算法深度挖掘时序数据,增强故障演变预测能力,推动监测由静态向动态转变。边缘计算实现部分数据本地处理,减轻传输压力,提高系统响应效率和稳定性。

结语

高压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创新有效弥补了传统方法在实时性和准确性上的不足,提升了设备运行的安全保障能力。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了智能动态监测体系,实现多维数据融合与深度分析,增强故障识别的精度与响应速度。创新技术优化了数据采集与处理,促进设备管理由被动维护向主动预防转变,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未来,随着算法和计算平台的发展,监测系统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为高压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更精准支持,推动电力系统向智能化与绿色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伟,李明华,赵建国. 高压电气设备状态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22,46(12):45-53.

[2] 陈刚,刘海燕,孙志强. 基于人工智能的高压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 电气技术,2023,39(4):78-85.

[3] 张晨曦,周磊,韩晓东. 物联网技术在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中的应用探讨[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21,41(9):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