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血站档案综合管理中的运用探析
周晓红
安康市中心血站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已成为推动行业变革与效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力。血站作为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维系医疗体系正常运转的关键机构,其档案综合管理涵盖献血者信息、血液检测数据、采供血记录等海量且敏感的资料,直接关系到血液资源调配、医疗救治效率与公共卫生安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因依赖人工操作、信息分散孤立,存在效率低下、检索困难、共享受限等弊端,难以满足现代血站对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需求。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为血站档案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解决方案。
一、"互联网 +′ 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血站档案综合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可将血站档案数字化,通过扫描、录入等方式转化为电子数据,便于存储、检索和管理。工作人员能快速查找所需档案信息,避免传统人工翻找的繁琐,大幅缩短工作时间,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1]。同时,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加密、备份等功能,可有效保护血站档案信息;电子档案能存储在多个安全介质中,降低因自然灾害、人为失误等导致档案丢失或损坏的风险。
二、"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血站档案综合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一)搭建智能化档案管理系统
在“互联网+”背景下,搭建智能化档案管理系统是血站档案综合管理的核心基础。首先,需引入具备高兼容性与专业性的档案管理软件,该软件应支持模块化设计,能够根据血站采供血、检测、质控等不同业务场景灵活配置功能模块。例如,通过设置献血者信息管理模块,可自动关联献血者的个人基本信息、既往献血记录及健康评估数据,形成完整的电子档案。同时,利用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与图像识别技术,可将纸质档案、手写记录等快速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大幅提升档案数字化效率。其次,构建分布式数据库与数据仓库体系。采用关系型数据库与非关系型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对结构化的血液检测报告、采供血记录,以及非结构化的影像资料、文档报告进行分类存储。借助数据仓库技术,整合不同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与编码规则,实现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关联分析[2]。"互联网+"背景下,血站档案管理部门引入云计算技术搭建弹性存储与计算平台,根据业务数据增长情况动态扩展存储容量与计算资源,保障系统高效稳定运行,为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二)优化档案管理业务流程
优化档案管理业务流程是实现信息化高效应用的关键。在血液采集环节,可通过部署移动终端设备,实现献血者信息的实时采集与上传。工作人员使用手持终端扫描献血者身份证,自动调取预登记信息,并同步采集血压、血型初筛等现场检测数据,直接生成电子档案并上传至管理系统,减少人工转录误差。在血液检测流程中,将实验室检测设备与档案管理系统对接,检测结果自动录入档案,同时触发审核机制,检测人员、审核人员在线完成报告签署,缩短报告生成周期。"互联网+"背景下,针对血液储存与发放环节,建立动态库存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为血袋配备RFID标签,实时监控血液储存位置、温度、有效期等信息,当库存低于阈值或血液临近过期时,系统自动预警并生成调拨或报废建议。
(三)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血站档案涉及献血者个人健康信息、医疗数据等敏感内容,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至关重要。在技术防护层面,采用多层加密体系,对传输中的数据使用SSL/TLS协议加密,对存储数据采用国密算法(如SM4)进行全量加密,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互联网+"背景下,该领域需部署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实时监测网络攻击行为,阻断非法访问请求[3]。建立数据脱敏机制,在数据共享或外部访问时,对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敏感字段进行模糊化处理,确保数据使用合规。在管理措施方面,制定严格的权限管理制度。按照岗位职能划分数据访问权限,采用最小权限原则,如采血人员仅可查看献血者基础信息与采集记录,检测人员专注于检测报告相关数据,供血人员则侧重于血液库存与发放记录。
(四)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
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是保障血站档案管理系统规范运行的重要保障。首先,制定标准化操作规范,明确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数据录入格式、元数据标准等细则。例如,统一规定血液检测报告的命名规则、存储路径,确保档案存储的规范性与一致性;对电子档案的修改、删除操作设置严格的审批流程,操作记录需永久留存备查,防止数据被随意篡改。其次,建立全流程质量管理制度。从档案采集、整理、存储到利用的各环节,制定质量控制标准与检查机制。定期对档案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抽检,如核查献血者信息是否完整、检测结果与报告是否对应等[4]。"互联网 +" 背景下,血站档案管理部门需将信息化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设定数据录入及时率、档案准确率、系统操作规范度等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评优晋升挂钩,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责任感。
三、结论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血站档案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是适应时代发展、提升血站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通过搭建智能化档案管理系统、优化业务流程、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等策略的综合运用,血站实现了档案管理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保障了信息安全,并为决策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何雅芹.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创新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1,18 (08): 183-185.
[2]施怡莎.新时期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9,(06): 95.
[3]林燕英. “互联网 +, ”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血站档案综合管理中的运用探析 [J]. 办公室业务, 2023, (22): 108-110.
[4]赵颖孜.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J]. 办公室业务, 2024,(19):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