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制研究
张瑜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发展趋势,我国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老龄化挑战。截至 2023 年末,全国 65 岁及以上的人口已突破 2 亿,预测 2035 年左右,老年人口将突破 4 亿,我国将由中度老龄化社会迈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在此背景下,银发经济应运而生。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一、银发经济与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 7 万亿元左右,占 GDP 比重大约为 6‰ 到 2035 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 30 万亿元左右,占 GDP 比重约 10% ,增长空间巨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银发经济发展,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等,从政策上为养老产业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养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社区养老、专业机构综合护理、医养照护等新型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在养老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也提高了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不同县域之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县域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上仍面临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县域经济急需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银发经济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制
(一)产业融合机制
1.养老与旅游产业融合:县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如丹凤县位于秦岭东段南麓,环境优美、气候温润,森林覆盖率达 70.86% 。通过发展旅居养老,将养老服务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吸引外地老年人到县域旅游、养老,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增长。
2.养老与医疗产业融合:建设融医疗、康复、护理、颐养为一体的康养服务机构,如丹凤县的金山康养城,涵盖医院、养老公寓等设施服务,打造 “医中有养” 养老服务新模式,为老年群体提供医疗、康复、照护、疗养、健康管理、安宁疗护六位一体的医养服务。这种融合模式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需求,还带动了医疗设备制造、医药研发等相关产业在县域的发展。
3.养老与文化产业融合:利用县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老年文化娱乐、教育服务等产业。例如,丹凤县内建成内设器乐演奏、多功能演艺、棋牌书画、舞蹈戏曲排练等多功能老年大学,组织老年人开展研学活动,满足不同老年人兴趣爱好。这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推动了文化产业在县域的繁荣,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资源配置机制
1.土地资源配置:按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预判养老服务设施所需,优先选择适宜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在县域内合理布点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站等。例如,一些县域将闲置的工厂、商业设施等改建成养老服务机构,既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又降低了养老业开发投资成本。
2.人力资源配置:联合附近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培养管理、研发、技工、医疗、护理、文旅、营销等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部的高科技人才和高水平专业护理人才到县域从事养老产业工作。
3.资金资源配置:政府引导当地金融机构对相关企业进行扶持,为银发经济相关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例如,通过贷款贴息、产业基金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产业的信贷投放,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银发经济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激活
1.广大农村老年人收入不高、消费能力不足,绝大部分老年人都选择居家养老,对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较低。
2.城镇有消费能力的老年人面临养老产品和服务价格过高的问题,导致消费意愿受到抑制。
3.个人养老保险和长期护理险仍未普及,高龄老人面临大病带来的高花费,导致
部分老年人有钱不敢消费。
4.适老化的养老产品和服务未能大面积宣传推广,老年人对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度较低,影响了消费需求的释放。
(二)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下沉
1.目前生产创新性养老产品的企业多集聚在大城市的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县域内布局较少。
2.提供较高服务水准的养老机构因服务价格较高,消费受众多为城市老年人,机构集聚于城区,县域内养老机构数量少、设施落后。
3.受消费观念影响,县域内老年人文体娱乐和教育服务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企业还有待大力培育。
(三)政策实施有待进一步细化
1.发展银发经济是近年才正式纳入党中央和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县域内的各级基层干部还需要时间充分学习消化,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有待提高。
2.银发经济的发展还未成气候,缺乏强有力的标杆来示范引领,导致大部分县域对发展银发经济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落地实施动作较为迟缓。
3.县域内对发展银发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足之处还未深入调研谋划,缺乏制订县域内发展银发经济的相关规划设计,政策实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促进银发经济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的策略
(一)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
1.县域政府要加强对银发经济政策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各级干部对发展银发经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结合县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银发经济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产业和保障措施。
3.加大对养老产业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养老机构建设、适老化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
4.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银发经济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或优惠,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1.鼓励县域内现有企业向银发经济领域拓展业务,引导企业加大对适老化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养老企业到县域投资兴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县域银发经济发展。
3.培育本土养老龙头企业,通过政策扶持、资源倾斜等方式,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品牌效应,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三)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1.联合本地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培养适应银发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2.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养老护理员、康复师、营养师等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3.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高科技人才、高水平专业护理人才到县域工作,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例如,提供住房补贴、子女入学优惠等。
结论:为促进银发经济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需要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等策略。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望实现银发经济与县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和政策的不断完善,银发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愈发重要,需要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两者的耦合发展机制与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张颖熙,金书行,陈婷.政府,市场,技术协同驱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5-07-03].
[2]张颖熙.科技创新助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