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作者

方宇

安徽省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省桐城 231400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所在,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基础。然而,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市场狭窄等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有效破解这些难题,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已成为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滁州市大林村食用菌产业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深入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共性问题。通过对该地区发展困境和破解路径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农村产业发展困境

(一)资金不足与政策缺位

滁州市食用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资金短缺和政策覆盖不均的问题。以南谯区为例,2024 年政府对食用菌产业的资金补贴总额为197.2万元,但仅有 26.66% 的合作社获得了补贴,且补贴比例差距较大,分布在33.912% 至 39.968% 之间。这种资金分配的不均衡,导致部分合作社难以升级设备或扩大生产规模。此外,人工采摘成本高、基础设施简陋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压力,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均衡发展。

(二)销售渠道单一

传统的“种植—直销”模式严重限制了滁州市食用菌产业的市场拓展。以大林村为例,近九成的食用菌产品直接销往长三角地区,缺乏多元化的销售渠道。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单一的销售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亟需引入数字化营销手段,如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以拓宽销售范围,提升市场占有率。

(三)技术设备落后

滁州市食用菌产业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设备更新缓慢。例如,羊肚菌种植仍依赖人工喷雾和吊顶滴灌,恒温培育室的效果不稳定,极端天气下菌棒损坏率较高。此外,缺乏现代化烘干设备和智能化生产设施,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难以提升。技术型人才的匮乏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品牌知名度低

尽管滁州市已培育了“两品一标”农产品 4 个、专利 7 个、产品商标 11个,但区域品牌“滁麻栎菇”的市场认知度仍然较低。消费者对滁州食用菌品牌的了解有限,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建设缺乏文化赋能和特色IP 设计,难以形成持久的市场影响力。

三、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一)以政府政策为基石,夯实产业基础

优化财政支持,扩大补贴覆盖面,减少资金倾斜,为合作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通过增加财政投入,确保合作社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推动产业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

对食用菌产业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合理规划土地使用,确保产业用地得到有效利用,避免资源浪费,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土地保障。

(二)以数字要素为导向,拓展市场范围

打造数字营销平台:利用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模式,拓宽销售渠道。通过建立数字营销平台,利用新兴的电商模式,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增加销售渠道,提升销售额。推动数据共享,通过建立产业信息平台,实现市场数据的共享和互通,为产业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提高决策的精准性。通过培育专业的营销团队,利用直播带货等新兴营销方式,提升品牌曝光度,增加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三)以主体联合为方法,实现多元化发展

通过发展生态观光采摘园,将休闲旅游与产业相结合,打造多元化的产业模式,提升产业附加值。通过引入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

(四)以技术入股为支撑,突破技术壁垒

引进技术人才:通过“高校—企业—合作社”合作模式,吸引青年技术人员下乡,为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优化设备投入:为合作社提供绿色贷款或减息政策,支持设备升级。通过提供绿色贷款或减息政策,支持合作社进行设备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五)以文化赋能为辅助,打造区域品牌

通过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将文化元素融入产品包装设计,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构建特色 IP,以“醉翁亭”为主题,推出具有文化内涵的品牌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打造区域品牌,增加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四、结论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同推进。滁州市大林村食用菌产业的实践表明,通过政策支持、数字赋能、技术升级和文化融合,可以有效破解产业发展困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强大的产业支撑,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周茵.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J]. 商业经济研究,2023(15): 2.

[2] 毛琦红. “乡村振兴”背景下浙江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食用菌, 2019, 38(10): 67-69.

[3] 李琭璐. 张毅: 乡镇企业发展折射时代深刻变迁[N]. 农民日报,2019-08-08(4).

[4] 章彦, 冯雪彬, 刘小平, 等. 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

基金项目:

1.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微专业项目:设施农业与装备(项目编号:2023sdxx254)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