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伟大实践与光辉历程
钱文瑞
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管理处 71600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自1954 年正式建立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走过 70 年的光辉历程,在这 70 年里,它不断发展、日益巩固,见证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渊源与建立
(一)历史探索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从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兵苏维埃政权,到抗战时期的抗日民主政权,再到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政权建设的艰辛探索。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到“三三制”参议会制度,再到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党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权建设经验,逐步明确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方向。
(二)正式建立
1954 年 9 月 15 日至 28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起来。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改革开放前的发展
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到改革开放前,这一制度在探索中不断发展,但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动国家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人大积极行使职权,制定法律法规,监督政府工作,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在特定历史时期,民主法制建设受到冲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也受到一定影响 。尽管如此,但这一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为后续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三、改革开放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蓬勃发展
(一)恢复与重建
1978 年,党中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民主法制建设迅速恢复、重建。我国选举制度、国家机构制度体系、基层民主制度、人大组织制度和议事规则不断健全,人大工作重新走上正轨。
(二)不断完善与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从公布立法规划到出台立法计划,人大立法工作逐渐迈向注重质量的“精耕”立法时代。人大监督不断强化,监督形式日益丰富,从听取审议报告,到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题调研等,人大监督“组合拳”有力推动了国家机关依法履职 。
(三)具体表现
1、选举制度的完善
1979 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实行差额选举。2010 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明确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实现了从“8:1”到“1:1”的重大转变,进一步保障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使选举制度更加公平公正 。
2、立法工作的成就
截至 2024 年 6 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已达303 件。适应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现实和新时代发展要求,国家立法工作按下“快进键”,制定了一系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3、监督工作的加强
人大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2010 年 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开展专题询问,此后专题询问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涵盖领域不断扩大,监督力度不断增强。同时,执法检查工作也不断深入,针对各类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法律得到有效执行。
四、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发展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重大成果,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
(二)“四个机关”建设
按照“四个机关”定位和要求,即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行使好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等职权,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
(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一年一度的全国人代会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公开课”,来自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各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带到人民大会堂,共商国事。
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
(一)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宗旨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代表们来自各行各业,带着人民的意愿与诉求,参与国家事务决策。从法律制定到重大政策出台,都体现人民意志,确保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
(二)动员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人民群众通过人大代表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增强了对国家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三)协调国家机关高效运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合理划分国家机关的职权,使国家机关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能够高效运转。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一府一委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这种制度安排保障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地履行各自职责 。
(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在人大这个平台上,各地区、各民族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充分表达和协调,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
六、总结与展望
70 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新时代,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更好地发挥其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作用。持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和改进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不断书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新篇章,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