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空间结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陈风予
四川万尼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615000
摘要: 本文聚焦建筑结构及施工技术领域,深入探究大跨度空间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剖析大跨度空间结构特点及施工难点,阐述网架、网壳、悬索、膜结构等典型结构施工技术原理,从施工前准备、过程监控、验收环节探讨质量控制策略,分析面临的技术创新、人员素质、协同作业挑战及应对,旨在保障大跨度空间结构施工质量,推动建筑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一、引言
在现代建筑蓬勃发展的浪潮下,大跨度空间结构以其开阔无柱空间、独特建筑造型,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展览馆、机场航站楼等大型公共建筑。然而,其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对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求极高。深入研究相关技术与策略,是确保大跨度空间结构安全、可靠、美观的关键,对满足社会多元功能需求、彰显建筑艺术魅力意义重大。
二、大跨度空间结构特点及施工难点剖析
(一)结构受力复杂
大跨度空间结构跨越距离远,承受自重、活载、风荷载、地震作用等多种复杂外力,力学传递路径曲折,构件内力分布不均。如网架结构节点受力复杂,需精确分析计算,否则易引发局部过载、变形,威胁整体结构稳定性。
(二)空间定位精度要求高
为实现建筑设计空间形态,构件安装位置精度需控制在毫米级。对于复杂曲面造型建筑,如膜结构建筑,各控制点三维坐标定位稍有偏差,就会导致膜面褶皱、张拉不均,影响建筑外观与结构性能。
(三)施工过程稳定性难保障
在施工未成型阶段,结构处于临时受力状态,稳定性较差。如悬索结构在索张拉过程中,体系刚度逐渐形成,前期若未合理设置临时支撑、张拉顺序不当,易引发结构失稳,造成安全事故。
(四)高空作业风险大
大跨度空间结构多为高空施工,作业面高、临边多,人员、材料垂直运输频繁。高空风大、环境复杂,增加了人员坠落、物体打击风险,且材料吊运难度大,易碰撞损坏,给施工安全与质量带来诸多挑战。
三、大跨度空间结构典型施工技术原理阐述
(一)网架结构施工技术
1.高空散装法:在设计位置直接搭设满堂脚手架,将网架杆件、节点逐一吊运至高空拼装。适用于螺栓球网架,对场地、起重设备要求相对较低,但脚手架用量大、工期长,高空作业风险高,需严格控制拼装精度,确保各杆件准确连接。
2.分条分块安装法:将网架沿长跨或短跨方向分割成若干条状或块状单元,在地面预拼装后,利用起重设备依次吊运至高空就位,焊接或螺栓连接成整体。可减少高空作业量、缩短工期,关键在于单元划分合理、吊运过程稳定,拼接缝处理精细,保证结构整体性。
(二)网壳结构施工技术
1.折叠展开式施工:利用网壳结构可折叠特性,在地面将网壳按设计折叠方式组装,通过牵引、顶升等手段逐步展开至设计位置,固定成型。此方法无需大型起重设备,施工便捷,但对结构设计、施工工艺要求苛刻,展开过程力学分析复杂,需精准控制各节点运动轨迹。
2.滑移施工法:在结构一端搭设拼装平台,将网壳单元拼装后,沿预设滑道滑移至设计位置。适用于狭长平面网壳,滑移过程需同步控制,确保网壳平稳移动,滑道承载能力、平整度满足要求,防止网壳卡滞、偏斜。
(三)悬索结构施工技术
1.正装法:按照设计顺序,先安装索塔、锚碇,再架设主索、吊杆,逐步安装屋面结构。施工过程清晰,结构受力与成型过程同步,便于控制,但高空作业多,索张拉难度大,需精确计算索力,采用分级张拉工艺,实时监测索力、结构变形,确保结构线形符合设计。
2.倒装法:与正装相反,先安装屋面结构,利用临时支撑将其提升至一定高度,再依次安装吊杆、主索,最后拆除临时支撑。可减少高空作业,利用屋面自重辅助索张拉,但临时支撑设计、拆除复杂,对施工组织要求高。
四、大跨度空间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策略探讨
(一)施工前精细筹备
1.深化设计:依据建筑功能、场地条件、施工工艺,对原设计进一步优化。利用 BIM 技术构建三维模型,模拟施工过程,提前发现设计冲突、施工难点,细化节点构造,为施工提供精准蓝图。
2.施工方案编审:结合深化设计,编制详细施工方案,涵盖施工顺序、方法、设备选型、安全保障措施等。组织专家论证,确保方案科学合理、可行性强,对关键技术、难点环节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精准指导施工。
(二)施工过程精准监控
1.材料质量把控:严格进场材料检验,对钢材、膜材、连接件等,查验质量证明文件、规格型号,按规定抽样复试,确保材料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防止因材料缺陷引发质量问题。
2.安装精度监测:运用全站仪、水准仪、三维激光扫描等高精度测量仪器,实时监测构件安装位置、变形。建立监测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比分析实测值与设计值,偏差超出预警范围及时调整,保障空间定位精度。
3.施工工艺执行监督:加强施工现场巡查,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按工艺标准操作。对焊接、螺栓连接、张拉等关键工艺,实行旁站监理,确保工艺参数正确、施工质量可靠,及时纠正违规操作。
(三)竣工验收严格把关
1.外观质量检查:全面检查结构外观,查看有无构件变形、损伤,膜面有无褶皱、撕裂,漆面有无剥落等。对存在问题详细记录,责令整改,确保建筑外观完美呈现。
2.结构性能检测:委托专业检测机构,采用静载试验、动力特性测试等方法,检测结构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依据检测结果评估结构质量,对不符合要求部位加固处理,保障结构安全可靠。
五、大跨度空间结构施工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一)技术创新瓶颈
1.问题剖析:大跨度空间结构发展促使施工技术不断革新,但新技术研发周期长、成本高,如新型空间结构体系施工技术、智能建造技术应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协同创新不足,制约技术突破,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建筑需求。
应对策略:加大科研投入,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围绕关键技术难题联合攻关。政府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参与技术研发,推广示范工程,加速新技术转化应用,提升行业技术水平。
(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1.问题剖析:大跨度空间结构施工涉及多学科知识、复杂工艺,要求施工人员具备较高专业素养。但现有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跨学科培训,对新技术、新工艺掌握不足,技术工人短缺,影响施工质量与进度。
应对策略: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校优化课程设置,增设大跨度空间结构施工相关课程,强化实践教学;企业开展在职培训,邀请专家讲学,组织技能竞赛,提升员工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六、结论
大跨度空间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凭借掌握典型施工技术、落实质量控制策略,虽面临技术、人员、协同挑战,但借创新驱动、人才培育、协同联动之力可突围。持续精进,将铸就大跨度空间结构精品工程,为城市发展增添亮丽名片,推动建筑行业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游永忠.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2019,4(6):37-38. DOI:10.3969/j.issn.1671-3818.2019.06.013.
[2] 文超. 大跨度空间钢管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 河北:河北工程大学,2015. DOI:10.7666/d.D799901.
[3] 孙琦. 有粘结预应力在高层框架结构中的应用及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 苏州科技大学,苏州科技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