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润课,以课育人
康丽玉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 363000
随着时代教育的发展,“以德润课,以课育人”的思想逐渐走进人们视野,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模式下,推动着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为此,基于“以德润课,以课育人”的视域,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深入挖掘德育元素,融合多元、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品质和价值观念。在这一过程中,数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载体,更是品格塑造的课堂。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主动转变教育观念,探索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路径,提升课堂育人的整体效能。
“以德润课,以课育人”的内涵
“以德润课,以课育人”是时代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突出“德育”同“教学”之间深度融合的关系,目的是通过课程教学实现全面育人的终极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尝试将家国情怀、责任感、价值观等德育元素融入到学科知识体系当中,而并非单一讲授学科知识,或者单一向学生传递道德思想。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通过在课程设计、课堂氛围构建、言行举止中会融入一些隐形教育资源,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教师在教学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榜样作用,在课堂互动中体现的包容、尊重等素养,都能够让德育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以德润课,以课育人”的这一创新教育理念,借助课程教学的主渠道将德育元素内化于知识,外化于实践,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且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接班人。
二、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与德育的融合策略探究
(一)结合生活案例,丰富德育认知
数学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之间不可分割,彼此互相影响。将生活案例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能够让抽象、晦涩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起来,更容易让初中生所接受。在此期间,教师将德育元素融入进来,则能够更加给学生提供生活化的亲切探究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动态学习中,更加充分地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同时建立起良好的道德修养,始终朝着健康、全面的反向砥砺发展。
例如,在以“家庭阅读水电消耗分析与节能”为主题的数学综合实践课上,教师以生活化的数据为切入点,让学生将展示的 3 个家庭用水、用电费用,以表格的形式统计出来。让学生根据统计好的数据,完成两项任务:任务一,通过数学计算的方式,统计每个家庭所用水和电的“平均值”与“占比”,如水费在家庭总体支出中占比百分之多少?任务二,通过“折线图”,对比不同季节费用的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学生在明确的任务下,会积极投入到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研究中,并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已学知识给出确切的答案。当解决完数学问题时,教师对学生做进一步的德育引申,让学生观看《一度电的意义》这一 3 分钟的短视频,让学生讨论“假如我国每一个家庭每个月都会浪费 1 度电,那么一年会浪费多少能源呢?”通过这一数学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让他们指导“节约”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公民的责任,最终实现“以德润课,以课育人”的育人目标。学生在这种有趣的生活案例探究中,不仅系统掌握了数据统计、折线图、数据计算等能力,还能建立起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数学同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了自身的综合学习品质。
(二)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德育意识
“探究精神”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学习品质,当学生具备良好的探究精神时,会主动投入到相关学习活动当中,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德育渗透的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亲自动手参与的平台,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在这种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教学,则能契合初中生的身心展规律,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和道德素养获得双重提升。
例如,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应用“统计与概率”和“百分比计算”的知识点,组织学生开展《校园“零浪费”午餐计划》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数据统计中建立起正确的责任担当。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纪录片《浪费的真相》,让学生在庞大的“粮食浪费数据”中产生节约粮食的共情。然后,让学生对整个班级一周的午餐剩余量进行统计,并计算平均到每一位同学身上有多少。学生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测量组”会每日测量午餐剩余重量,并详细记录数据,“分析组”会以统计表的方式计算浪费情况,“调研组”通过对食堂阿姨进行调研的方式,学习午餐的加工过程。接着,数据统计完毕以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柱状图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浪费粮食的概念。最后,教师鼓励大家一起开展“零浪费”的挑战活动,通过“半份菜”、“合吃一份饭”等方式,来将午餐的浪费讲到最低,以此来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德行,使其在团队协作中共同生成保护家园、节约用粮的社会责任感。这种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责任意识,改变浪费粮食的不良行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中,教师有机将德育元素融合进来,能够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让初中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对此,教师要深知“以德润课,以课育人”的内涵,充分认识到将德育融入数学教学的必要性,立足学生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才能够可持续探索和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才能助力学生德育、智育都获得个体最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象虎. 初中数学教学德育融合实践分析[J]. 吉林教育, 2025, (16):51-53.
[2]杨建红. 初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渗透的实践路径[J]. 吉林教育, 2025,(16): 54-56.
[3]谢家隆. 学科德育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以《认识无理数》为例[J]. 福建中学数学, 2025, (02):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