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校协同推进小学思想道德法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作者

喻建平

湖南武冈市实验小学

引言

家校协同教育模式是指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 互动合作的教育方式,旨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思想道 T性 突出 ,家校协同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和法 此类教育,可以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影响下,帮助学生树立正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家校沟通不畅、教育内容脱节等。如何通 法治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家校协同的具体路径,旨在为推动小 道德法治教育提供实践指导。

一、家校协同推进小学思想道德法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1.家校协同的定义与重要性

家校协同是指家长和学校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支持和教育。两者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学校主要负责传授知识、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而家庭则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起到更为基础和长远的影响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治观念正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家校协同有助于确保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促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影响下,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具体案例可以参考某些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实践。某学校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方向和学生的表现,家长通过家庭教育补充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使得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无缝衔接。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和教师成为共同的教育者,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2.思想道德法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思想道德法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在小学阶段,教育内容不仅涉及基础的道德规范、法律常识,还包括对社会行为规范的理解与遵循。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等基本价值观。法治教育则强调法律意识的初步形成,使学生了解规则的意义,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遵守社会法律。

3.家校协同在小学思想道德法治教育中的作用

家校协同在思想道德法治教育中起到了双向补充的作用。学校的理论教育和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法律知识和道德理论,而家庭教育则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言传身教往往比教师的理论讲解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尤其是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养成方面,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二、家校协同推进小学思想道德法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1. 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

家校合作的核心在于密切的沟通。学校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的思想道德法治教育内容与目标。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方向后,可以在家庭中贯彻与学校一致的教育理念。通过微信平台、家校互动软件等方式,学校与家长保持实时联系,确保家长能随时跟进孩子的学习进展和行为表现。这种即时沟通增强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同与支持。某小学在开展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时,建立了家长微信群。

教师每月发布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的重点内容、实践活动的情况。家长们也能随时反馈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家庭环境强化孩子的道德与法律意识。这种家校共同参与的方式,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确保了学生思想道德法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续性。

2. 制定共同的教育目标与实施计划

教育目标的统一对家校协同至关重要。学校和家庭要在教育内容、方法上达成共识,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计划。教育计划不仅要涵盖思想道德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适合的学习路径。例如,学校可以为低年级学生安排基础的道德与法律知识教育,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拓展到社会责任、法治精神的培养。某校通过家校协同制定了一份针对学生品德与法律意识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方案中不仅明确了学校课程的安排,还包括家庭如何通过日常行为来强化学生对法治的认知与对道德的坚持。例如,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通过带孩子参与社区法律宣传活动,帮助孩子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同时,家长可以通过日常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树立诚实、守信等基本道德规范。

3.创设家校互动的教育环境

家校互动环境的创设有助于提升教育效果。学校应提供家庭教育资源支持,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思想道德法治教育中。学校可以通过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形式,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课堂,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同。通过开展家庭作业、家长课堂、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学校的教育理念。在某小学,学校定期举行亲子活动,例如家庭法治知识竞赛、道德课堂等,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在这些活动中,家长不仅能学习到如何在家庭中融入法治与道德教育,还能与其他家长分享教育经验。通过这样的活动,家校合作不仅仅体现在家长会、沟通平台等形式上,还渗透到了日常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推动了学生思想道德法治教育的深入开展。

结论

家校协同推进小学思想道德法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获得理论知识,更能在家庭环境中得到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这种双向互动不仅增强了教育的一致性,还确保了教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加强,为教育内容的传递提供了稳定平台,而共同制定的教育目标和实施计划,确保了思想道德法治教育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创设家校互动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情境中体验和感知道德与法治的内涵,从而形成内化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小明. (2022). 家校协同教育模式在小学思想道德法治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研究》, 41(3), 112-118.

[2]李芳. (2021). 小学法治教育的家校协同实践. 《小学教育与法治》, 38(4), 55-60.

[3]张红. (2023). 家校共育模式下思想道德法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教育与社会》, 39(6), 45-50.

[4]陈伟. (2020). 家校合作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策略研究. 《基础教育论坛》, 29(2), 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