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董恩庆
身份证:210111198907151019
摘要:在现代城市建设向生态化、人性化转型的过程中,园林设计作为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的重要手段,其应用价值愈发凸显。本文围绕园林设计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园林设计的核心功能与在城市建设中的多重价值;其次探讨了园林设计在不同城市空间类型中的应用场景与实施要点;最后提出了提升园林设计应用效能的优化路径与发展方向。研究旨在为现代城市建设中园林设计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推动城市实现生态、社会与文化价值的协同提升。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建设;生态功能;空间应用;优化策略
引言
现代城市建设已从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对人居环境、生态平衡与文化传承提出了更高要求。园林设计通过自然元素的艺术化配置与空间的系统性营造,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城市建设中存在的 “重建筑轻绿化”“重形式轻功能” 等问题,导致城市空间缺乏生态韧性与人文温度。
1 园林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功能价值
1.1 生态调节功能
园林设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承担着核心调节作用,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支撑。通过科学配置植物群落,构建多层次的绿化体系,可有效净化空气、吸附粉尘,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局部微气候;合理设计的水体景观与湿地系统能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园林空间为鸟类、昆虫等生物提供栖息地,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维系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这种生态调节功能超越了单纯的景观美化,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2 人居环境优化功能
园林设计通过人性化空间营造显著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居住社区中,园林设计创造了休闲游憩、邻里交往的绿色空间,通过植物配置、步道设计、活动场地布置,为不同年龄群体提供适宜的户外活动场所;在公共区域,园林空间作为城市 “绿肺”,为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缓解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通过景观小品、无障碍设施、照明系统的细节设计,园林空间能够兼顾安全性与舒适性,提升居民的使用体验与归属感。
1.3 文化承载与传承功能
园林设计是城市文化表达与传承的重要载体,赋予城市空间独特的文化内涵。通过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如本土历史符号、传统造园技艺、民俗风情等,园林设计使城市空间成为文化记忆的物质载体,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在历史城区更新中,园林设计可通过景观修复、文化节点营造,保护并活化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现代园林设计还能通过主题性景观创作,传递生态理念、时代精神等价值观念,引导公众文化认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2 园林设计在城市空间中的应用场景
2.1 城市公园与公共绿地设计
城市公园与公共绿地是园林设计应用的核心场景,承担着城市生态与公共服务的双重功能。在设计中需注重生态优先原则,保留场地原有自然肌理,采用乡土植物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减少人工干预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空间布局上强调开放性与可达性,通过主次入口设置、游线组织确保居民便捷使用,同时划分不同功能分区(如运动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活动区)满足多样化需求;景观营造需兼顾观赏性与参与性,通过四季有景的植物配置、互动性景观小品设计,提升公园的吸引力与使用频率,使其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核心载体。
2.2 道路与滨水景观设计
道路与滨水空间的园林设计是串联城市绿色网络的关键环节。道路景观设计需结合交通功能特点,在隔离带、人行道两侧进行绿化配置,选择抗污染、易养护的植物品种,兼顾生态防护与景观美化功能,同时通过植物高低搭配、色彩变化营造节奏感,缓解驾驶疲劳;滨水景观设计注重 “蓝绿融合”,保护水岸自然形态,构建滨水绿化缓冲带,净化水质并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设置滨水步道、观景平台等设施,满足居民亲水需求,将滨水空间从防护性界面转变为兼具生态功能与休闲价值的活力空间。
2.3 城市更新与存量空间改造
在城市更新与存量空间改造中,园林设计是激活闲置空间、提升环境品质的有效手段。对于老旧小区改造,园林设计通过见缝插绿、空间重组,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居住环境,同时保留居民记忆中的景观元素,维系社区情感;对于工业遗址改造,园林设计可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处理场地污染问题,利用工业设施改造为景观小品,在保留历史印记的同时赋予空间新的使用功能;对于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块的利用,园林设计采用轻量化改造策略,通过容器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快速构建口袋公园、社区花园,填补城市绿化空白。
3 提升园林设计应用效能的优化策略
3.1 构建多维度协同设计机制
提升园林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效能,需建立多维度协同设计机制。加强园林设计与城市规划的早期衔接,将园林生态理念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确保绿化空间的系统性与连续性;推动多专业协作,园林设计师需与建筑、市政、生态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设计过程,实现景观功能与其他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前期调研、方案公示、意见征集等方式,充分吸纳居民需求,使设计成果更贴合实际使用场景,提升公众对园林空间的认可度与爱护意识。
3.2 强化生态技术的集成应用
生态技术的集成应用是提升园林设计生态效益的关键策略。推广低影响开发技术,如雨水花园、植草沟、透水铺装等,使园林空间具备雨水收集、净化功能,减轻城市排水压力;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对受损场地进行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构建自循环的生态系统,降低后期养护成本;应用乡土植物与适生植物,减少外来物种引入带来的生态风险,同时降低灌溉、施肥等养护需求,实现园林空间的生态可持续性;引入智慧化管理技术,通过监测设备、自动化灌溉系统等提升养护效率,保障园林景观的长期稳定性。
3.3 推动设计理念与方法创新
园林设计需在理念与方法上持续创新以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求。树立 “全生命周期设计” 理念,在设计阶段即考虑施工、养护、更新的全过程成本与效益,确保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与长效性;探索 “弹性设计” 方法,使园林空间具备适应未来变化的能力,如预留弹性发展空间应对城市功能调整,选择生长性植物适应环境变化;注重 “精细化设计”,关注空间尺度、材料选择、细节处理等方面的人性化考量,避免千篇一律的设计模式,通过特色化景观营造增强城市空间的识别性与吸引力。
结束语
园林设计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价值,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也是人居环境优化与文化传承的关键载体。本文通过分析园林设计的功能价值、应用场景与优化策略,阐明了其在城市公园、道路滨水、城市更新等场景中的应用逻辑。未来,随着城市建设理念的不断升级,园林设计需进一步强化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文化传承的核心理念,通过多学科协同、技术创新与方法优化,实现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为构建生态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城市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玲, 李璐. 城市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 城市开发, 2024, (12): 88-89.
[2]安宇, 王蒙蒙. 园林设计创新思维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 园艺与种苗, 2024, 42 (06): 47-48+50.
[3]张英开. 浅析景观园林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4, (05): 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