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绿色发展路径探索

作者

苏磊

云南建投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 650102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在能源供应、防洪减灾、水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模式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本文深入剖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绿色发展的相关问题,着重探讨当前工程在绿色发展进程中遭遇的难题,以及在规划设计、施工实施、运营管理等不同阶段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研究提出通过采用先进环保技术、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等一系列具体举措。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绿色发展;规划设计

引言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作为能源与水资源领域的核心产业,其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紧迫。长期以来,水利水电工程凭借其强大的能源生产能力和水资源调控功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河流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也逐渐凸显。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可持续发展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深入探索并践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绿色发展路径,不仅是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绿色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坝的修建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和水文特征,导致水流速度、水温、水质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一些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被阻断,使其无法正常繁殖,导致种群数量下降[1]。工程建设还会破坏周边的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地等被淹没或占用,影响陆生生物的栖息地,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水库蓄水后可能引发库区周边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居住安全构成威胁。

2. 资源利用效率问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水资源方面,部分工程在规划和运行过程中,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考虑不足,存在水资源浪费和不合理调配的情况。例如,一些水库的灌溉用水效率低下,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土地资源方面,工程建设往往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而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土地规划不合理、土地复垦率低等问题。一些工程建设完成后,弃渣场、施工场地等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复垦和生态修复,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此外,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也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的现象。

3. 环保技术应用不足

尽管近年来环保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先进环保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仍存在不足。一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单位对环保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降低成本,不愿意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例如,在施工过程中,部分单位没有采用有效的扬尘控制措施和污水处理设备,导致施工场地周边环境受到污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领域的环保技术研发相对滞后,一些适合该领域的环保技术和设备还不够成熟,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此外,环保技术的应用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技术不统一、效果不佳等问题。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绿色发展的关键路径

1. 规划设计阶段的绿色策略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融入绿色发展理念至关重要。首先,要充分考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生态环境评估。通过科学的评估,确定工程建设的合理规模和布局,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在大坝选址时,应避开生态敏感区域,如自然保护区、珍稀物种栖息地等。其次,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2]。采用先进的水资源管理技术,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统筹规划,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此外,在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将水利水电工程与周边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打造生态友好型工程。

2. 施工过程中的绿色管理

施工过程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阶段,加强绿色管理十分必要。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例如,采用清洁能源设备,如电动施工机械,减少燃油设备的使用,降低废气排放。同时,要加强对施工废弃物的管理,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等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此外,要注重施工场地的生态保护,采取有效的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在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复垦和绿化,恢复生态环境。

3. 运营管理阶段的绿色提升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营管理阶段,实现绿色提升是保障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方面,要加强智能化管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监测设备,对工程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实现科学决策和精准调控。例如,通过智能化的水情监测系统,合理调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注重生态修复和保护,定期对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和修复,维护生态平衡。此外,还可以开展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实现工程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

三、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绿色发展的保障措施

1. 政策法规支持

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是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制定完善的水利水电工程绿色发展标准和规范,明确工程建设各阶段的环保要求和技术指标,为工程建设提供明确的指导。其次,要建立健全的环境监管机制,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审批和监管,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批准建设[3]。同时,要加大对绿色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的绿色发展。此外,还应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促使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

2. 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是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一方面,要加大对水利水电工程环保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研发适合该领域的先进环保技术和设备。例如,研发新型的生态友好型筑坝材料、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等。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既懂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又具备环保意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开展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环保意识,为水利水电工程的绿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绿色发展的现状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我们明确了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等阶段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在政策法规的有力支持下,借助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强大动力,以及公众参与和监督的积极推动,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陈新龙.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水利水电工程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评《水资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人民长江,2024,55(12):263-264.

[2]刘琳,崔文正.绿色理念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4,52(07):130-133.

[3]廖欢.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红水河,2022,41(05):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