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座位,新起点,新动力

作者

张燕芳

山东聊城第二中学 252000

在现代班级班级管理中,一直重视小组建设。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我特别重视小组建设,从小组成立开始,奖励、积分等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是小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和人际交往的变化,大考(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后是进行小组重整和座位调整的最佳时机。鉴于此,每次大考后我所带的班级都会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重新进行分组,各小组在学科和总成绩相对平均的前提下进行分组,这样即有利于合作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阶段大考后重新排座位的第一次班会,是调整班级氛围、激发学习动力、促进新协作的关键时机。这次班会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化解可能的负面情绪、建立小组的新秩序、并在组长的带领下明确小组下一阶段目标以及自己在小组的定位。

一、明确班会主题

新座位,新起点,新动力

二、​核心目标

1. 平稳过渡:化解因座位调整可能产生的失落、焦虑或不适应。

2. 正向引导:强调重新排位的意义,避免过度关注成绩排名本身。重点强调公平、互助、新视角、新合作。

3. 明确规则:在班级公约的大框架下,制定带有小组个性的更细致的小组公约,重申课堂纪律、自习纪律、作业完成规则等。

4. 促进融合:第一次班会,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发言,鼓励新“邻居”间的快速熟悉与初步协作。每个小组长都要到讲台上把小组公约等向全班公告,既是广而告之,也是给小组长立威。

5. 展望未来:设定短期目标,激发学习动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三、​详细流程与内容建议

1. 开场:营造轻松、积极的氛围 (5 分钟,PPT 显示班会主题,播放班歌

班主任开场白: 恭喜大家喜提‘新家’!有没有感觉窗外的风景都不一样了?这次期中考试,大家认真备考,共同努力,咱们班又是第一名!掌声和欢呼声在哪里?可以再热烈一点!

考试是检验我们过去两个月学习成果的手段,更应该是下步我们调整自己学习状态的方法的手段。无论成绩如何,我们都要明白,考试不是最终目的。无论这次考试结果如何,咱认真备考的过程本身就值得肯定。这次排位,是为了让大家在更适合的环境中继续进步。

2. 班长申明排座原则(5 分钟)

公平性:确保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在不同位置学习,减少固定位置可能带来的视觉疲劳或干扰。

互助性:创造新的学习组合,优势互补。这次排位特别考虑了学科互补和性格特点(可选说明),希望大家能形成新的学习伙伴,互相帮助。”

新视角:换个角度看老师、看黑板、看同学,也许会有新发现、新启发

适应性:希望同学们学会快速适应环境变化,这是未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能力。

优化班级管理:基于之前课堂观察进行的调整,目的是让班级运行更高效。

3. 破冰与联结:促进新“邻里”关系 (5-8 分钟)

小活动:小组成员认领小组任务(如组长、语文负责人、数学负责人、外语负责人、值日负责人等)。因为不是新班级,同学之间都相互认识,所以省去了自我介绍的环节。如果学生之间半生不熟,可以设计成趣味自我介绍,比如让人记忆深刻的一句话自我介绍、让人捧腹大笑的一句话自我介绍等,或者可以设计一个简单快速的破冰活动,让新同桌 / 前后左右邻座的同学快速熟悉。

在这个环节,小组长要将小组成员分工形成纸质版,以便于班主任汇总张贴,也正式认定小组的讨论结果为班级合法。

这个环节的最后,随机邀请 1-2 个小组分享感受。班主任简单总结: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仅是‘邻居’,更能成为学习上互相支持的好伙伴。”

4. 小组解读规则与期望:建立新秩序 (8-10 分钟)

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重申班级核心纪律:

课堂纪律:专注听讲、积极思考、参与讨论。特别强调在新座位下,杜绝交头接耳、传纸条、过度聊天等影响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新邻居,新气象,请大家共同维护好课堂的黄金时间。

自习纪律:保持绝对安静,专注自学或完成作业。明确禁止自习课讨论问题。

卫生与物品:保持新座位区域的整洁,个人物品摆放有序,公共区域共同维护。

学科互助:强调“合作”而非“干扰”,鼓励利用“地利”进行积极正向的互动,如:向语文状元学语文、向数学状元学数学,遇到难题时,可以向擅长该学科的新同桌/ 邻座请教(课后或课间为宜)。

学习伙伴:约定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或互相督促。

教育就是让学生将简单的道理内化并能做好,所以

5. 引导心态:化解情绪,聚焦成长 (10 分钟)

共情与引导: 老师理解,换了新位置,可能需要一点时间适应。可能有人对新位置很满意,也有人有些小失落,这都是正常的感受。

强调积极面:“树挪死,人挪活”,大家看到新位置带来的学习机会、同学交往机会,坐在前排的同学,抓住机会更专注地与老师互动。“坐在后排 / 侧边的同学,锻炼自己排除干扰、保持自律的能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新的同学坐在一起,是认识新朋友、学习对方优点的好机会。座位不是标签,它只是你此刻学习的一个物理位置。你的努力和态度,才真正决定你能从这里走向哪里。我们要有成长型思维,这次调整是我们提升自己的新机会,大家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好新环境提升自己”上。

6. 展望未来:设定目标,凝聚动力 (5-10 分钟)

班级共同目标:齐心协力,更上一层楼。

小组目标制定:小组长带领劝阻同学提出清晰、可达成的短期班级目标(如:提高自习效率、减少课堂走神现象、某科平均分提升 ΔX 分、营造更温暖的班级氛围等)。

个人目标引导:鼓励每位同学思考并设定自己在新座位下的一个小目标(可以结合刚才破冰活动的内容),写在便签纸上(课后交 / 贴在桌角自勉)。

班主任寄语:“新的座位,意味着新的可能。让我们把这次调整当作一个契机,清零过去(无论成功或暂时落后),以崭新的面貌和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相信在新的位置上,大家能发现更好的自己,也能和新的伙伴一起,创造更好的班级!我们一起努力!

四、​关键注意事项

班主任态度: 保持真诚、积极、坚定、充满希望的态度。因为班主任的态度直接影响班级氛围。

避免敏感话题: 绝对不要公开批评个别同学成绩差所以被调到后面,也不要过度表扬成绩好所以坐前面。重点放在客观原因(身高、视力、课堂表现需要、互助组合等)和环境优化上。

预见情绪:提前预判可能有个别同学情绪低落,可在班会前或会后单独简短沟通,表达关心和引导。

强调“动态”: 暗示座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如互助效果、纪律表现、视力变化等)进行微调,让大家有盼头。

班干部作用:提前和班干部沟通,让他们在班会中带头响应,在后续日常中协助维护新秩序、促进新组合的融合。

后续跟进:班会后几天,多观察新座位的运行情况(课堂纪律、互动情况),及时表扬做得好的组合或个人,对出现的问题(如聊天干扰)及时个别提醒或微调。

高中大考后重新排座位的班会,核心是营造班级积极向上的氛围,并用明确的目标来引领全体同学持续进步。让新的座位成为新的起点,让学生在新的起点获得新的动力,以此营造良好的班风并以此濡养每一位班级成员。大考后的第一次班会通过清晰传达积极意义、建立明确规则、引导正向互动、设定共同目标,将座位变动带来的潜在“动荡”转化为班级凝聚力提升和学习动力增强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