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与“提高”在排球运动中的应用提高研究
赵露
成都体育学院 631499
1前言
1.1选题背景
排球运动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初只是少数人娱乐比赛的一种形式,逐步发展到现在炙手可热的竞技体育项目,并成为广泛普及的体育项目之一,遍及世界五大洲。以竞技排球为基础,顺应时代变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排球运动,进一步促进排球运动的繁荣发展,沙滩排球、气排球、软式排球等应运而生。
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的发展,是在对立中包含着统一的关系,是对立的,还是相通的。需要辩证地看待、深入地分析、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把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运用到中国排球发展的研究中去,是真正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的、科学的、基本的方法论。
1.2选题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对我国排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分析,并将其中的范畴结构论等理论进一步应用到我国排球运动的理论和实践中,使范畴结构论等理论得以延伸和拓展,使我国的排球科学研究从中受益,为我国的排球科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力争为中国排球在“普及”和“提高”的研究上尽绵薄之力。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深入调研这些地区和地区,涉及到排球运动普及和提高的几个地区、几个现象和群体、典型事例,以及与之相关的方针、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人和事。
2.2研究方法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唯物辩证法。
3结果与分析
3.1中国排球普及现状概略
3.1.1参与者情况分析
参与群众性排球运动的人群性别比例还是非常均衡的,男性比女性高出 15.6%,说明相对而言,普及性排球的男性偏好程度要好于女性;而且从年龄比例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下降的小趋势,参与者大多有坚持锻炼的好习惯。相对而言,女子更喜欢参加竞技能力弱、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项目;而排球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在年轻人中较难得到普及,而老年人体力相对较差,因此中年人成为普及排球的主要参与者。
3.1.2参与者活动时间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点呈现多样化状态,分为体育辅导站、普通活动点、固定室内活动场所、普通体育活动点等 5 类,占 64.3%,其中,体育中心(室、站)、体育项目或群众团队(协会)的群众体育活动点数量最多。但由于排球运动本身的运动特点,受场地因素的限制较大,有 48.9%的人在本单位的活动场打球,25.6%的人在周围的学校球场打球,两者加起来 74.5%,其中科教文卫人员占大多数。
3.2中国排球提高现状概略
3.2.1运动员输送区域分布
我国物产丰富、资源广阔,各省市的发展各具特色,各地的经济水平也千差万别,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也是千差万别,各地的经济发展翻查资料可以发现,中国国家排球队的主力全部集中在东部,而中部球员名额有限的情况下,西部球员中也有部分球员是西部球员。中国排球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仍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在三线人数近年上升缓慢的情况下,目前仍以东部、西部和中部相对较弱的西部地区和云南、四川等省的国手为主;而国家队运动员则主要集中在河南选手身上,他们严重缺乏后备人才。
3.3 中国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和影响因素
3.3.1参与排球运动的动机分析
动机是指从事排球训练所取得的某种成果,是由目标引起、激发和维持的个人活动的一种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对于队员们来说,在今后的训练成果和发展方向上,参加排球训练究竟有怎样的动力和目的,都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调查显示,中学生参加排球训练的主要动机依次是进入较好的大学,升学仍以成为专业运动员为主要目的,而体育训练主要以体育教育、体育这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中学生高水平运动队在后备人才供给比例上还是个零头。
3.3.2影响因素中的运动员分析
目前影响中学生的一个主要因素仍然是学习和训练之间的矛盾占 49%;而其他项目的高举高打,对于同样是参加体育训练的中学生参与排球训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足球和篮球的影响要比排球大得多;越来越强调中学生随着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体育生这一比例高达 10.2%;还有 14.3%的被调查者在这个时候把目光投向了今后的就业; 6.1%的因素来源于父母。
3.3.3影响因素中的教练员分析
据调查,在接受调查的教练员中,教练员平均年龄 42.14 岁,年龄结构分布合理。 在调查中发现,42.9%的教练拥有大学本科学历,属于年轻力壮型,这也成为球队年龄成绩合理,年轻教练拥有更高的学历层次,精力旺盛,好学,接受新资讯、新理念的优势之一。教练员的知识结构也要随着现代科技广泛渗透竞技运动而不断完善和发展。
4研究结论
4.1“普及与提高”是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中国排球运动在新时期的发展。
这一观点的立意,强调的是两者的有机融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中有你的相互关系。 有机的兼容并包,彼此作为一个前题。从辩证的矛盾运动的三维格局出发,从哲学的不同范畴入手,从系统整体的本质规律的把握,对我国排球事业发展的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的面貌进行了正确科学的揭示。
4.2 影响群众排球参与锻炼的人群、氛围和排球技术
参与者因素是影响群众参与排球运动的首要因素,与以往相关研究不一致的是,被调查者认为这对他们参与排球运动没有太大影响。媒体的宣传仍是现代信息传播的重要内容,但仅仅是为了宣传而宣传,而没有实际操作机制的运作,影响中国排球运动“大众化”的几大因素就是相关政策和操作措施的不断运行, 人们对这样的宣传会逐渐失去兴趣。
4.10 基层工作的重要依靠是“普及”和“提高”排球运动的协调发展
县及县以下体育学校,如体育学校,传统学校,中小学等,都是基层的体育项目学校。 就目前中国排球运动的发展状况而言,国家已经意识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从政策层面陆续出台了进一步协调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文件,而当前社会基层出现的种种矛盾,究其原因,有基层具体落实、基层落实人才走样等方面的原因。
5建议
5.1 深入研究排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
5.2 突出政府体育职能主导作用
5.3 健全社会排球组织
5.4 职业化竞技排球
6参考文献
[1]陈益群.浅析影响中学排球运动普及和发展的因素[J].科技资讯,2006(22):201-202.
[2]李江辉.浅谈排球运动在基础教育中的普及与开展[J].陇东学院学报,2007,4(17):125-127
[3]孙立明.浅析我国大众排球的普及与推广[J].科教文汇,2007(11):126
[4]吴平.对我国排球职业化改革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2,12(2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