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逆向设计破解小学数学阅读教学难点的行动研究
沈丽娟
泰州民兴实验中学 225300
摘要:本研究基于逆向设计理论,探索其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与实践策略,旨在破解小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薄弱、学习兴趣不足等教学难点。通过目标导向的逆向规划和问题链驱动的逆向教学,构建“确定预期结果—设计评估方案—规划教学活动”的逆向备课流程,并结合阅读情境创设、任务设计与动态评估等策略,提升学生的数学文本分析能力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逆向设计;小学数学;阅读教学
引言:数学阅读是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但当前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普遍存在文本分析浅层化、教学目标模糊化等问题。逆向设计强调以终为始的教学逻辑,为破解这一难点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以小学中高年级为例,通过行动研究法探索逆向设计与数学阅读教学的融合路径,旨在构建目标明确、评估先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框架。
一、明确逆向设计与小学数学阅读的融合路径
1.目标导向的逆向规划
教师要想破解数学阅读教学难点,就要建立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逆向规划体系。体系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基础,从学生最终需要达到的数学阅读能力目标出发,逐步分解出各个阶段的小目标。具体来说,教师要先清楚学生最终要达到的数学阅读理解水平,然后确定能证明学生达到这个水平的评估方式,最后才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和阅读任务。
例如教师在教六年级学生《百分数》时,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学生最终应达成的数学阅读能力目标为:能够读懂生活中各类与百分数有关的信息,如商品折扣、利率、增长率等,并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于这一目标教师设计了相应的评估方式,课堂小测中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件商品原价 200 元,现打八折出售,求现价是多少”“银行定期存款年利率为 2.5%,存入 10000 元,一年后能获得多少利息”,教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题目信息,准确列出算式并计算答案;课后作业里,教师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信息,制作成手抄报,并对所收集信息进行分析解读。然后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和阅读任务,如创设情境,分析百分数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设计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欲望。目标导向的逆向规划,不仅使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也帮助学生逐步提升数学阅读能力,有效破解数学阅读教学难点,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问题链驱动的逆向教学
教师要根据数学阅读材料的核心内容和学生的理解难点,设计一系列有逻辑顺序的问题。教师从学生最终需要解决的复杂问题开始,逐步推导出一系列支持性问题。在数学阅读教学中,问题链要包括对文本的表面理解、数学信息的转换、数学关系的建立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创新等多个层面,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数学文本。教师的每个问题都要针对特定的阅读理解目标,形成一个紧密相连的问题解决路径,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构建数学意义,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究知识。
例如,教师在三年级下册《面积》一课要让学生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师先让学生阅读“学校要为一个长8米、宽5米的长方形花坛围栅栏,每米栅栏价格是30元,总共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通过“题目中提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取关键数据;接着教师用“要求总价需要先知道什么”促使学生意识到要先求周长;然后教师用“长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再通过“如果花坛长度增加2米,总价会变化多少”让学生进行变式应用;最后抛出“如果预算只有500元,可以怎样调整花坛尺寸”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逆向设计下的教学实施框架
(一)逆向备课流程
1.确定预期结果
教师深入研究数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包括理解数学概念、分析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等方面的能力要求。
2.设计评估方案
教师依据学习目标设计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如课堂小测、课后作业、数学日记、小组讨论等,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规划教学活动和阅读任务
设计与学习目标紧密相关的教学活动和阅读任务。教学活动应注重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激发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阅读任务应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难度适中的数学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课程实践策略
1.基于逆向设计的阅读情境创设
教师从学生最终需要解决的数学阅读问题出发,创设与之相关的实际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接触和理解数学阅读材料。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创设“制作水果拼盘”的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情境描述(如“小明的水果拼盘中,苹果占1/4,香蕉占1/4,剩下的是橙子,橙子占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通过这种逆向设计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从而破解阅读难点。
2.逆向设计的阅读任务设计
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主阅读数学绘本《小数的秘密》,并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小数点移动一位,数值会有什么变化?”又如在教学“面积”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共同完成一个关于不同图形面积计算的阅读任务。每个小组需要阅读一段关于不同图形面积计算的文本,并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逆向设计的评估与反馈
例如教师教学“百分数”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课堂小测题目,如“一件商品原价200元,现打八折出售,求现价是多少?”通过这些小测题目,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百分数应用的理解程度。或者教师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自己在数学阅读中的收获和困惑。然后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及时发现学生在数学阅读中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结语
逆向设计通过目标倒推与评估先行的逻辑重构了数学阅读教学流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具指向性。本研究的实践表明,逆向设计能显著提升学生对数学文本的深度解读能力,尤其在生活化问题解决中表现突出。未来广大教师要进一步探索利用逆向设计破解小学数学难点的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陈良力.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J].华夏教师,2024,(29):64-66.
[2]杨美华.逆向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化[J].小学生(下旬刊),2024,(09):106-108.
注:本文系泰州市教育学会课题2024年度重点课题《基于“逆向设计”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TZ2024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