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三大元凶:慢支、哮喘与慢阻肺的辨别之道
王君
唐县川里中心卫生院 河北省保定市 072359
咳嗽本是身体自我保护的正常反应,但当它持续8周以上,成为慢性咳嗽时,就可能暗藏健康隐患。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作为引发慢性咳嗽的三大常见疾病,症状相似却各有特点。了解它们的辨别方法,对及时发现病情、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1.症状表现:细微差异藏“密码”
1.1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嗽具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最典型的表现是晨起咳嗽加剧。这是因为经过一夜睡眠,呼吸道内积聚了大量分泌物,需要通过咳嗽排出体外。痰液多呈白色黏液状或浆液泡沫性,质地较为稀薄,容易咳出。在寒冷的冬季或季节交替时,病情往往会加重,不仅咳嗽频率增加,咳痰量也会明显增多。
1.2哮喘
哮喘引发的咳嗽具有独特的发作性特点,通常在夜间或凌晨时段发作或加剧。这是由于夜间人体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气道平滑肌收缩,加上睡眠时气道相对狭窄,使得咳嗽症状更容易出现。咳嗽时常伴有胸闷、喘息,患者会感觉胸部像被重物紧紧压住,呼吸费力,甚至有窒息感。发作时,用听诊器可在双肺闻及高调的哮鸣音,类似吹哨声或拉风箱的声音。
1.3慢阻肺
慢阻肺患者的咳嗽呈现长期、缓慢加重的趋势,不同于哮喘的发作性,它是一种持续存在且逐渐恶化的症状。咳痰以白色黏液痰为主,当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时,痰量会明显增多,颜色也会变为黄色、绿色等脓性痰,质地变得黏稠,不易咳出。
2.发病原因:不同诱因引疾病
2.1慢性支气管炎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诱因,吸烟者患病几率是不吸烟者的2-8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黏膜,破坏防御功能,使呼吸道易受病原体侵袭,同时刺激黏液分泌,加重咳嗽症状。从中医角度看,慢性支气管炎多因外感风寒、风热之邪,或痰湿内蕴,肺失宣降,气道受阻所致。长期吸烟可损伤肺脾,导致痰湿内生,进一步加重病情。
2.2哮喘
哮喘具有遗传倾向,父母一方患哮喘,子女患病几率约25%;父母双方患病,几率高达50%-75%。基因变异使个体对过敏原过度反应。中医认为,哮喘多因肺、脾、肾功能失调,痰饮内伏,遇外邪、情志等因素诱发,导致肺气上逆,气道不利而发病。外感风寒、风热之邪,或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等均可诱发哮喘发作。
2.3慢阻肺
吸烟是慢阻肺的关键诱因,约80%-90%的患者有吸烟史。长期暴露于生物燃料烟雾、空气污染(如PM2.5、二氧化硫等)也会损伤肺部。中医认为,慢阻肺多因肺脾肾虚损,痰瘀阻肺,肺失宣降所致。长期吸烟、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损伤肺气,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痰瘀内生,进一步加重病情。
3.诊断方法:科学检查助确诊
3.1慢性支气管炎
肺功能检查也是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检测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指标,评估肺通气功能。不过,在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咳痰的心肺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心力衰竭等,只有综合多方面检查结果,才能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时,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结合胸部X光和肺功能检查结果,最终确定是否患有慢性支气管炎。
3.2哮喘
哮喘的诊断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肺功能检查是诊断哮喘的核心手段,通过测定气道阻塞的可逆性来判断是否患有哮喘。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舒张试验是常用的检查方法。支气管激发试验是通过吸入特定的刺激物,如组胺、乙酰甲胆碱等,观察气道是否出现收缩反应,如果气道阻力明显增加,提示气道高反应性,有助于哮喘的诊断;支气管舒张试验则是在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检测肺功能指标是否改善,如果FEV1较用药前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毫升,说明气道阻塞具有可逆性,支持哮喘的诊断。
3.3慢阻肺
胸部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肺部的病变情况,了解肺组织的破坏程度、肺气肿的分布范围等,对于早期发现慢阻肺的细微病变、鉴别诊断以及评估病情进展都有重要价值。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如是否有长期吸烟史、慢性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综合判断是否患有慢阻肺。
4.治疗方式:中西结合,对症施策护呼吸
4.1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需中西医结合。急性发作期以控制感染为主,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同时,中医辨证施治,如外寒内饮型可用小青龙汤解表散寒、宣肺化饮;痰湿蕴肺型可用三子二陈汤加减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此外,还可配合针灸、按摩等非药物疗法,刺激经络、调理气血,缓解咳嗽、喘息。
4.2哮喘
哮喘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预防发作、维持正常生活。西医常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替卡松。中医则根据哮喘的寒热虚实辨证论治,如寒性哮喘可用射干麻黄汤,痰热内蕴者可用定喘汤。针灸、艾灸等外治疗法也能辅助改善症状。
4.3慢阻肺
慢阻肺稳定期治疗以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为主。中医则根据证型选用中药方剂,如痰热郁肺型用桑白皮汤加减,肺肾气虚型用平喘固本汤。此外,针灸、穴位贴敷(如三伏贴)、食疗等也能提升免疫力、缓解症状。
5.日常护理:健康生活促恢复
5.1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润,可使用空气加湿器,将室内湿度控制在40%-60%,这样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排出。要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如油烟、香水、油漆等,减少对气道的刺激。
5.2哮喘
哮喘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地毯等,减少尘螨滋生。室内尽量不要摆放容易积尘的物品,如毛绒玩具、厚重的窗帘等。在花粉传播的季节,如春季,要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避免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外出,如早晨和傍晚。
5.3慢阻肺
慢阻肺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非常重要,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是简单有效的锻炼方法。缩唇呼吸是指用鼻子吸气,然后将口唇缩成吹口哨状,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3倍,这样可以增加气道压力,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腹式呼吸则是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通过锻炼腹部肌肉,提高呼吸效率。患者每天可进行3-4次呼吸功能锻炼,每次10-15分钟。
6.疾病预后:积极应对控发展
6.1慢性支气管炎
如果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能够及时戒烟,并接受规范的治疗,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发作的频率,延缓疾病进展,肺功能下降速度也会相对缓慢,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较小。如果患者继续吸烟,不注意预防,病情反复发作,支气管壁会逐渐增厚、纤维化,气道狭窄加重,最终可能发展为慢阻肺。
6.2哮喘
通过规范的治疗和良好的自我管理,多数哮喘患者可以实现症状的完全控制,能够正常生活、工作和运动,肺功能也可以维持在较好的水平,不影响寿命。但如果不规律治疗,频繁发作,气道炎症会持续存在,导致气道重塑,使气道结构发生不可逆改变,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即使使用药物治疗,症状也难以完全缓解,治疗难度大大增加。
6.3慢阻肺
目前,慢阻肺尚无法根治,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康复管理,可以显著延缓病情进展,降低急性加重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坚持规范使用药物,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戒烟并避免接触有害环境,能够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呼吸困难的发作次数,提高运动耐力。如果患者不重视治疗,继续吸烟,不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病情会逐渐恶化,肺功能不断下降,最终可能导致呼吸衰竭、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
结语
慢性咳嗽背后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与慢阻肺,看似相似却各有不同。通过了解它们在症状、病因、诊断、治疗、护理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我们能更好地辨别疾病。一旦出现长期咳嗽,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积极治疗,才能守护呼吸健康,畅享美好生活。